那些“装孙子”的年轻人
每年夏天,除了杨梅、西瓜、荔枝……另有一个“物种”大批量上市,那便是“职场新鲜人”。
犹记得若干年前某个赤日炎炎的上午,我和建国,两个年轻人拿着介绍信到单位报到。?S后,我被分到技术科,他去了劳资科。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们分别在各自科室每天打开水、扫地,帮所有同事抹办公桌。这些不是我们的分内事,但差不多每个新人到了单位都会这么做。一个月后,建国继续打、扫、抹,我已经不做这些了,觉得差不多就得了。
那时大多数上过学的青年都喜欢文学,我和建国都读过刘震云的小说《单位》和《一地鸡毛》,觉得简直是“新人宝典”。建国是按小说中“小林”成熟后的状态去做的,在单位小心为人,谨慎地处理着方方面面的关系。而我却大大咧咧,像“小林”早期那样随心所欲。建国批评我不求上进,我说人家刘震云笔下的小林在什么单位?部级机关直属局,我们这破厂能比吗?你就是再能装孙子,又能进步到哪里去?
建国没有被我的“颓废”干扰,依旧积极向上,几年后到了科长的位子;而我和领导关系不好,一度下放车间当工人。
“你看看你,当初不听我劝……”建国私下和我喝酒,常以恨铁不成钢的语气絮叨半天。然而剧情不久就反转了,单位改制,建国的科长任期仅比袁世凯称帝多若干天,之后就和我一样成了下岗职工。于是建国和我喝酒时画风就变了,一个劲感叹
“积极”得不值,还不如我率性而为,起码落得个心理健康。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建国从头再来奋斗到了某民营企业副总的位子。谈及当年,感叹现在已无打、扫、抹的“小林”了。现在的年轻人都有退路,在单位干着不舒心,大不了一纸辞职信回家啃上半年一年的老,慢慢找新工作。对此我倒是持保留意见,如今小心翼翼,准备先装几年孙子的新鲜人的确少了,不过远没有绝种。
那些“装孙子”的年轻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