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2年10月北京之二十六 故宫之九 御花园中路.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2年10月北京之二十六_故宫之九_御花园中路
御花院是紫禁城中供皇帝和帝后休息的花园。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始建,十八年建成,名为“宫后苑”。清雍正朝起,称“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正南有坤宁门同后三宫相连,左右分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六宫;北面是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坊门和顺贞门,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门。园墙内东西宽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12015平方米。园内建筑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中路是一个以重檐录顶、上安镏金宝瓶的钦安殿为主体建筑的院落。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东路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雪轩;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游憩观赏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璃藻堂从乾隆时起,排贮《四库全书荟要》,供皇帝查阅。建筑多倚围墙,只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间舒广。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御花园以它古木繁花、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石子画为路等而闻名遐迩。

御花园地面用各色卵石镶拼成福、禄、寿990多幅象征性图案,丰富多彩。以下分西路、中路和东路三部分介绍。
御花园中路
御花园的正门是坤宁门。坤宁门为坤宁宫后台阶下正中面北之门,门面北,面阔3间,单檐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明间设门,中一间安装宫门两扇。两次间隔为值房,后檐设两抹头方格槛窗,中配方格风窗,前檐为墙。门两侧山墙斜出八字琉璃影壁。两侧接坤宁宫东西庑房。坤宁门是后三宫通往御花园的主要门户。清代选“秀女”时,秀女门在此门候选。
出坤宁门,在中轴线上有两棵生长外形很奇怪的柏树,两棵树并列但中间树杈却生长到对侧的树干里,称为连理柏(御花园中这样的柏树不止一处)。连理柏树之后有个高大的铜炉。
铜炉后面左右两侧各有一块奇石。西侧的奇石名叫“诸葛拜星石”,让人啧啧称奇的是石上分明是一位峨冠博带、道骨仙风的老者正在向天空的北斗七星虔诚的拱手祈祷,连腰带都清晰可见,真是天地造化,鬼斧神工。
东侧的奇石,样子象珊瑚,也象海参,便有珊瑚石和海参石的叫法。
奇石后面各有一个鎏金的獬豸(音谢志,不是狮子),在这里是作为镇门灵兽来用的。在路的两侧摆放着多组观赏石.
再之后就是天一门了。
天一门,南向,主体由青砖砌成,磨砖对缝,工艺考究。正中单洞券门,内装双扇朱漆宫门,门上嵌纵横各9路铜鎏金门钉。黄琉璃瓦歇山顶,檐下绿琉璃仿木结构椽、枋、斗栱。额枋彩画是具有典型明代特征的旋花彩画,为清代旋子彩画的前身。
天一门两侧各出琉璃影壁与院墙相连,影壁的盒子与岔角部位饰琉璃仙鹤、云朵,做工精美。
影壁两侧的围墙前,也摆放了多块奇石。 天一门院内主体建筑就是钦安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周围添建墙垣后自成格局。
该殿坐落在汉白玉石单层须弥座上,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盝顶——黄琉璃瓦上安镏金宝瓶。殿前出月台,四周围以穿花龙纹汉白玉石栏杆,龙凤望柱头。
清乾隆年间曾在前檐接盖抱厦3间,后拆除。如今翻新钦安殿时,又将抱厦添上了,所以门前的

2012年10月北京之二十六 故宫之九 御花园中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1-08-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