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稿.doc《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稿
山西省平遥中学校侯生强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是湘教版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 节,内容包括荒漠化的含义、原因、危害和治理四部分内容。本节内容教学需2 课时,本文中的教学设计及板书为第1课时内容。
一、 解读新课标
新课标对这节内容的要求是:能分析当地或某一区域内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课前安排学生实 地走访或调查当地土地利用的状况,为课堂教学做准备。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 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活的地理,让学生在了解当地区域发展特 点的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 说教材
1、 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地理III”是在“地理I ”和“地理II ”的基础上,使学 生结合“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应用于某个具体的区 域。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三大问题,环境问题涉及到大 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水土流失 和土地荒漠化的难怪生态环境问题。本节教材讲述的内容是自然环境被破坏的主 要问题之一一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新教材比较全面介绍了荒漠化的含义、荒 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防治。本文以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为例,让学生在学习区域 问题的同时,为解决区域问题、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打下基础。本文通过借 用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来讲授荒漠化问题,可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 会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2、 三维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
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现彖的感性认识,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了解造成荒漠化的主要的人为 原因。
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等案例分析,明白荒漠化的危害。
通过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国家政策的了解,引导学生多向 思维,分析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可行性措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认识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 环境观。
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 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通过欣赏有关荒漠化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的防治
三、 说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课程标 准的要求,合理开发教学资源。通过
分层次问题导学法,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以 展示景观图片、地理图表、地理学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为手段,实现问题引领、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正确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原因、危害与治理。
四、 说学习方法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在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等方面主要采用问题引领,分组讨论法和比较分 析法。
五、 教学程序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反 馈
创设情景 问题导入
第1课时
(课件展不)图片A、B、C
设问:1•请同学们分别指出这组图片的景观类 型?
如果这组图片存在因果联系,请同学们说明图 片A、B、C的具体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