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交期管理制度 ,使交期管理更为顺畅,特制定本规章。 ,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规章执行。 (1)采购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2)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确保交期的目的,是必要的时间,提供生产所必需的物料, 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之目标。 交期延迟的影响交期延迟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以下方面: (1)导致制造部门断料,从而影响效率。(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3)由于效率受影响,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导致制造费用的增加。(4)由于物料交期延误,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低。(5)交期延误,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从而导致采购物料之囤积和其他损失。(6)交期延误,导致采购、运输、检验之成本增加。(7)断料频繁,易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 ,主要有: (1)导致库存成本之增加。(2)导致流动资金周转率下降。(3)允许交期提前,导致供应商优先生产高单价物料而忽略低单价物料。(4)由于交期经常提前,导致库存囤积、空间不足。(5)交期提前频繁,使供应商对交期的管理松懈,导致下次的延误。 : (1)接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2)供应商技术、工艺能力不足。(3)供应商对时间估计错误。(4)供应商生产管理不当。(5)供应商之生产材料出现货源危机。(6)供应商品质管理不当。(7)供应商经营者的顾客服务理念不佳。(8)供应商欠缺交期管理能力。(9)不可抗力原因。(10)其他因供应商责任所致之情形。 : (1)供应商选定错误。(2)业务手续不完整或耽误。(3)价格决定不合理或勉强。(4)进度掌握与督促不力。(5)经验不足。(6)下单量超过供应商之产能。(7)更换供应商所致。(8)付款条件过于严苛或未能及时付款。(9)缺乏交期管理意识。(10)其他因采购原因所致的情形。 : (1)请购前置时间不足。(2)技术资料不齐备。(3)紧急订货。(4)生产计划变更。(5)设计变更或标准调整。(6)订货数量太少。(7)供应商品质辅导不足。(8)点收、检验等工作延误。(9)请购错误。(10)其他因本公司人员原因所致的情形。 : (1)未能掌握一方或双方的产能变化。(2)指示、联络不确实。(3)技术资料交接不充分。(4)品质标准沟通不一致。(5)单方面确定交期,缺少沟通。(6)首次合作出现偏差。(7)缺乏合理的沟通窗口。(8)未达成交期、单价、付款等问题的共识。(9)交期理解偏差。(10)其他因双方沟通不良所致的情形。 (1)制订合理的购运时间采购部将请购、采购、供应商生产、运输及进料验收等作业所需的时间予以事先规划确定, 作为各部门的参照依据。(2)确定交货日期及数量预先明确交期及数量,大订单可采用分批交货方式
《采购交期管理制度》.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