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2007年高考语文读写一体化复习方案
第四专题 向往睿智的人生境界
[范文品读]
1、人生的境界(课文)文/冯友兰
练习
(1)文中“觉解”这一概念所属的范畴是:( )
A.自觉的行为习惯B.良好的心理素质
C.明确的主观意识D.高尚的道德品质
(2)下列有关“人生境界”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生境界是由人做的各种事情本身的意义构成的。
B.人生境界有高有低,境界一样的人所作的事情不一定是相同的。
C.作者认为人生境界的高低,取决于觉解程度的高低。
D.作者认为人的精神境界是靠哲学来提升的。
(3)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符合的两项是:( )
A.“自然境界”与其他三种境界根本不同在于觉解。
,即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C.道德境界的人视自己为社会之一员,自觉地为社会利益做事。
D.天地境界的人视自己为超乎社会之上的宇宙之一员,只为宇宙利益做事。
E.贤人和圣人的人生境界不同,但他们的觉解都离不开哲学。
(4)作者将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划分等级的标准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功利境界的人“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洞穴”在这里指什么?
答:
(7)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与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课文) 鲍鹏山
练习
(1)说说第一段里,“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一句中“自身的局限”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三段中看出,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中的“双重诱惑”是什么?②“官僚们”的“生命的真乐趣”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七段中反复写到的“夜”、“树”和“月亮”,已具有明显的象征意味,请说说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
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的“眼冷”和“心热”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二者能融为一体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读写一体化复习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