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第九中学艺体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2002年,蚌埠九中被命名为“蚌埠市示范学校”,2005年顺利通过省专家组的评估验收,被命名为“安徽省特色中学”。此后,蚌埠九中呈现跨越式的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硬件不断改善,教学管理日益精细化,特色日益鲜明,高考成绩逐年提高,蚌埠九中的办学成绩受到了家长及上级领导的肯定。
但是蚌埠市目前共有8所高中,其中有5所是省“示范高中”,三所是市“示范中学”。 蚌埠九中的生源是省示范高中录取线之下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综合素质较差。面对学校的实际,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放低教育起点,拓宽艺体教育渠道,与省示范高中错位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蚌埠九中艺体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除去普通考生,2012年高考,蚌埠九中艺体双达线81人;2013年艺体双达线104人。
二、特色定位
多年来,蚌埠九中凭借对现代教育的理解和思考,敏锐地意识到艺体特色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在人的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提出了“以艺体为突破口
”的办学主张,用艺体特色改革我们的教育,确立了“以人为本,艺体见长,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通过艺体的手段,启发学生掌握真知,培养真情,学做真人,让艺体教育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蚌埠九中在艺体特色办学方面积淀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尤其在艺术体育高考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体育方面:学校现为省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早在1988年蚌埠九中即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在全国八运会上我校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截止到2013年,蚌埠九中先后共26次得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艺术方面: 2010年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蚌埠九中受到教育部表彰,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蚌埠九中拥有一支一流的艺体教育师资,保障了艺体特色长盛不衰。学校现有艺术教师9人,其中有3位市级教坛新星,1位市级学科带头人,有4位教师在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过优秀辅导教师奖。体育教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国家一级田径裁判2人,入选省优秀学科教师人才库2人。
三、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根据《蚌埠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指导意见》(蚌教[2013]90号)等文件要求,积极推进艺体特色建设,努力办好特色学校,全面提升蚌埠九中素质教育质量。
四、特色管理
成立蚌埠九中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周林
副组长:董学才 刘 强
成 员:刘东利、孟庆斌、邵 军、陈春远、赵 琳、胡康平
五、具体实施办法
蚌埠九中特色建设的工作的主要方式是特色引领、科研推动、校际协作、共同发展。特色建设重点抓住学校在艺术体育上的特色,抓实、抓深,通过课题、项目的研究得到理论支撑,寻求同类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并通过特色建设带动区域内教育共同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一)开齐开足艺体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课程安排上,为了学生的发展,在开齐开足文化课的同时,必须为专业课留下一定的空间,我校特长生的专业课设置是在不影响文化课的情况下,利用课外活动和周末时间开设,做到活动课的真正延伸。艺体专业课与文化课是学生都应该学习的内容,它们的内容并不冲突。因此,我们既要强调专业课,又要重视文化课,学校在制定课程安排时,从以下方面着手:(1)分时安排。学生在高一和高二时期侧重文化课的学习,在高二就完成高考的文化科目的教学,同时开展艺体的初步的学习。到了高三,加强艺体专业课的强化学习,以及做文化课的复习工作。(2)分层安排。为了给高校输送更多的艺体人才,在高中阶段,给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就是对文化课基础差的学生,又有志在艺体上发展的学生,给予高考文化科目的强化提高。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构建适合每一个人自主而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蚌埠九中的艺体专业课主要分为三类:音乐类,其包含声乐、器乐、播音、编导;美术类;体育类,田径、健美操、体育舞蹈。教导处分管主任独立负责检查全体艺体教师的相关材料,确保每一位教师能够将备课、授课与反思有效结合。第二、制定了学生专业课考试制度,艺体学生的学。
(二)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具有九中特色的艺体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特色办学需要一定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指出:“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因此,在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选择性。目前,蚌埠九中在艺体专业课程方
蚌埠九中艺体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