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流程说明
D
/ 13
/ 13
/ 13
(1)被审对象的基本情况:最新的组织架构、业务构成、人员考核、财务报告、预算资料、重点流程等。当审计对象为某一项目、系统时,背景资料主要针对其立项的相关资料等。
(2)日常经营资料及审计工作档案的参阅。包括会议纪要、工作提示、财务信息、外审报告、审计文档,并关注被审单位的审计态度。
( 3)、确定项目审计人员 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审计部应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审计资源允许的前提下,成立审计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
4、确定初步审计方案
(1)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基础上,制定审计方案,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审计方案内容包括:审计时间、审计期间、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内容、人员分工、审计注意事项等。
(2)审计方案由审计项目负责人初步制定,并在审计实施中进行修改和调整。
(3)审计组应在发出审计通知书之前召开审计小组会议讨论通过此审计方案。
三、审计通知
1、审计人员应在现场外勤审计之前3个工作日下达《审计通知书》(见表样1),及《审计所需资料清单》(见表样2),正式通知被审对象(被审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
2、审计通知书内容包括审计时间、审计方式、审计范围、审计资料清单等。
3、在经董事长授权实施突击审计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可不预先通知被审计对象。
四、审计实施阶段
1、审计沟通会
现场审计开始前,审计小组应当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运营特点、说明审计的目的、范围以及审计中需要协助的事项,相互指定具体业务的联络人等。
2、实地观察
审计人员应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地点、设备、职员及业务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获得感性认识。
3、审计沟通会议
(1)根据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实地观察、资料的查阅、研究,审计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召开审计小组会议,进行审计方案的补充及小组人员的安排。
(2)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应经常交流、讨论,直至审计项目结束。
4、审计方法的运用。
审计人员应根据职业判断来选取合适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主要的审计方法有:
(1)分析性程序,主要是运用比较、比率和趋势分析方法更好地分析被审单位的经营情况,审计人员通过比较和分析各项指标所发现的异常情况,引起充分关注,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更详细的审计程序来审查重点领域。
(2)通过符合性测试来描述和分析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的合理性、符合性、有效性。主要方法有:绘制流程图、文字说明、内控调查表等。
(3)实质性测试是指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为取得直接证据而运用,主要是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以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一般的审计方法有审核、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实质性测试是审计实施阶段中较重要的一项工作。
(4)研究信息系统的控制制度、进行信息系统的相关测试。
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涉及到被审计活动的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保管各个环节。尤其是被审单位的信息系统控制的有效性、恰当性直接影响其资金、资产安全及财务信息等的准确、完整性。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内控制度进行全面熟悉与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测试。
(5)风险性分析
在审计过程中,完成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描述和测试后,审计人员会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并作出初步评价,评估风险,确定控制薄弱环节,并提出审计改进建议或意见。
(6)工序流程分析
分析产成品、半成品各道工序在各分厂之间的转移、进仓、出仓、验收等流程是否完善,监察流程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遵守执行,外来物料的验收、入库、出库、登记等工序流程是否完善并监察流程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遵守执行,并作出初步评价,评估风险,确定控制薄弱环节,并提出审计改进建议或意见。
五 审计意见征询
1、审计初稿完成后审计经理召集审计小组会议,逐条讨论审计问题及建议的可行性,确定审计意见交换稿。
2、审计经理负责审计报告与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交换,被审单位应在审计报告意见交换稿发出后的5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否则视为无异议。
3、审计组根据被审单位的反馈意见进行认真核查及必要的补充审计后,通过小组会议确定审计报告正式稿。当出现审计组与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事项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时,审计组可以持保留意见但同时需报送被审单位的书面意见书给审计委员会。
六、、审计报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流程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