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高一历史教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新人教必修1).doc.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教案雷洪荣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定;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 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1936 年苏联宪法;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 苏联的大清洗运动。二、要求学生认识 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短期内取得的巨大成就, 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 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 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且影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三、能力培养 1 .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培养学生运用共性与个性、原因与结果、发展与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 2. 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二、本课难点: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教学设备投影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斯大林;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关的图等。教学要点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 .列宁逝世: 1924 、1、 21 2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5 年 12 月) 3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1927 年 12 月) 4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问题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 1936 年苏联宪法 2 .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3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 4 .苏联的大清洗运动教学过程(一)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从此垄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成为世界现代史的主题。请同学们结合第一节学过的有关内容, 回答下面两个问题:①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学生答: 实行新经济政策)②苏联何时成立的?为什么要成立苏联?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归纳) 1922 年底苏联成立。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俄开始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出于经济、文化建设和国防、外交斗争的需要,在客观上要求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起来结成正式的同盟。这样苏联应运而生了。苏联的成立,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 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但是到 1925 年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面临着十分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呢?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试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 讲授新课一、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 .列宁逝世苏联的缔造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他因病于 1924 年1月21 日逝世。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幻灯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斯大林)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 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 20 岁的时候,就成了一名职业革命家。 1905 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列宁的支持者。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的。 2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5 年 12 月开始)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工业化和农

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高一历史教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新人教必修1).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