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议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的建设.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议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的建设.doc浅议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的建设
摘要:高职辅导员队伍是高职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自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以来,一直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在新时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和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新形势下如何建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激励机制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而育人的根本任务是育德,辅导员肩负着育德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任,全面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高校培养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今,高校激励机制问题上均存在不满意。这一问题在高职院校中最为突出,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急需建立。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点低,外界普遍存在偏见
相对于专职教师和一般行政人员而言,辅导员的社会地位较低,大部分时间疲于应付各种事务性工作,被外界戏称为高校学生的“大保姆”。因此很多辅导员都存在着职业倦怠的现象,容易产生受挫感,认为职业前景黯淡,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工资待遇低,工作任务重,出路窄,社会声望低的事实,很多辅导员不愿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担任辅导员只是他们往其他方向发展的跳板,这成为辅导员队伍不稳的主要原因。
2、辅导员不公平感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不明确。薪酬待遇相对偏低导致的不公平感,辅导员岗位全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应主抓学生的思想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辅导员疲于应付各种事务性工作,一方面是辅导员工作要求高、任务重,薪酬水平相对较低,受重视程度相对不高,很容易导致辅导员心理失衡。另一方面是一些辅导员在与同龄的专任教师的比较中感到很不公平。一些专职辅导员白天要坐班,早晨、中午、晚上以至节假日还需经常加班,而薪酬方面,辅导员很少有加班费。辅导员与其他行政人员的薪酬基本持平,但是他们的工作付出是其他行政人员的数倍;而且把由于工作性质和相关的规定要求,政治辅导员一无科研项目,二不能从事第二职业,专职辅导员与同龄专任教师相比,如果说起步阶段两者差距不大,但是时间越长、差距越大。
3、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缺统一标准,缺乏科学性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统一标准,流于形式,导致考核评优制度激励作用缺失,难以使辅导员的精神激励需求得到满足,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另外辅导员考核中还存在的考核机制不够规范、不够科学等问题,考核的作业微乎其微。考核对大部分辅导员对自己工作报酬影响不大,考核对自己职位晋升也没有很大影响,辅导员考核制度未发挥到应有的效果。另外,在从事的工作内容及强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所处的学科、院系不同,辅导员内部之间在工资福利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这种
“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影响了部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4、辅导员发展空间较为狭窄,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很难满足
从学术发展角度看,辅导员不可能和专业教师一样有相对充裕的时间、精力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因此他们的教学、科研成果较少,在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上相对处于弱势。从行政管理发展角度看,很多高职院校领导职位都要求高职称、高学历,加上部分高校的辅导员管理体制和培养制度不够健全

浅议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的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fhrekp299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