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实务?第一章统计实务基本概念?第二章统计标准?第三章企业主要统计报表第一章统计实务基本概念?第一节统计报表制度?第二节统计单位?第三节企业一套表?第四节主要统计指标第一节统计报表制度?一、统计报表制度的含义?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依法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 是关于统计指标、统计表式、统计对象、统计范围、调查方法、调查频率等统计制度方法要素的规范表述和统一规定; 是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对同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上级统计部门对下级统计部门关于统计调查工作的综合要求,具有权威性和法规约束性。 P132 ?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比如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基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等??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报表制度的内容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报表制度的内容?(一)为了解全国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进行经济管理与调控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本统计报表制度。?(二)本制度是国家统计调查的一部分,是国家统计局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的综合要求, 各地区应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统计口径和填报目录,根据国家统计局拟订的工业企业报表制度的内容,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报送。地方特殊需要的统计资料应通过地方统计调查搜集,并尽量避免与国家统计调查内容相重复。?(三)本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年报和定期报表, 统计范围原则上为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本报表制度中 2010 年年报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 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2011 年定期报表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四)所有报表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负责组织实施, 调查方法为全面调查。?(五)本制度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基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的内容?(一)为及时反映全国基本单位的增减变动情况,做好名录库资料的维护更新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二)本制度属国家统计制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统计局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地、市、县级统计部门的综合要求。各地区应按照本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口径和计算方法,认真组织实施,按期如实报送。第二部分是国家统计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共同建立的全国基本单位名录更新制度,要求县及县以上统计、机构编制、民政、税务和工商部门共同实施。?(三)本制度包括半年报和年报。表式分为统计系统填报表式和各有关部门提供资料表式。统计系统报表的填报范围包括辖区内新增、变更主要指标和消亡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以及全部限额以上工业、资质以内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各有关部门提供资料的范围包括新增、变更和注销单位的行政审批登记资料。?(四)本制度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代码。?(五)本制度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二、统计报表制度的分类: ?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三大类别?统计调查项目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 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现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别。 p132 ?周期性普查制度?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由国务院统一领导,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普查的统计调查制度。比如 2010 年开展的第六次人口普查。?1994 年我国确立了周期性普查制度。当时的普查项目包括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等 5 种普查。? 2003 年,我国对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普查项目包括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三项。其中,经济普查每 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 3、8的年份实施;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每 10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 0、6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的对象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农业普查的对象是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单位和农户;人口普查的对象随社会发展有所变化,比如 2010 年人普的对象是在中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
第二章统计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