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烧伤休克补液
休克的定义
烧伤(burn):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如火焰、热液、热蒸气、热金属等等。由电、化学物质所致的损伤,也属烧伤范畴。
休克(shock):是指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症。
第1页/共28页
现代的观点
将休克视为一个序贯性事件,是一个从亚临床阶段的组织灌注不足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或衰竭(MOF)发展的连续过程。
第2页/共28页
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
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基础是渗出引起的体液丢失,并有心功能和血管舒缩机能的异常改变。由于大量血浆样体液从血管内渗漏到创面和组织间隙,发生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为特征的复杂病理过程与临床症候群。并导致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的损害。
第3页/共28页
(一)血容量不足
烧伤休克的特点:低血容量性休克。
热力损伤致血管活性物质释出造成机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血管内液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第4页/共28页
烧伤后体液变化:包括4个环节
1、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2、烧伤组织渗透压增高
3、细胞膜功能受损
4、伤后低蛋白血症
第5页/共28页
烧伤后体液渗出情况:
烧伤后体液立即渗出,渗出速度一般在烧伤后6-8小时内最快,严重烧伤后2-3小时即可 达到高峰,18-24小时逐渐减慢,36小时后大多停止渗出 。
组织水肿程度以伤后24小时左右最为明显。
当毛细血管通透性在伤后18-24小时开始逐渐恢复时组织水肿也随之减轻。
第6页/共28页
(二)微循环变化
微循环是循环系统的功能单位,也是体内重要贮血库,其变化对循环系统功能和组织的生理活动都有直接的影响 。
烧伤早期,在交感肾上腺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下,外周血管收缩,使循环血流表现为“少灌少流”的特点,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后括约肌相对开放,有助于组织液回吸收以补充血容量。
第7页/共28页
随着休克的进展,组织缺氧加重,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堆积,舒血管物质,如组胺激肽、乳酸、肌酐等增多,使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由于后括约肌对这些物质敏感性较低,处于相对收缩状态,并伴随有微血栓形成,血流滞缓,使血液成分析出聚集后阻力增加,形成“多灌少流”的特点,加剧烧伤后血管内液体外渗 。
第8页/共28页
(三)心泵功能障碍
烧伤休克属低血容量性休克,循环血量和血浆量下降 ,使冠脉灌流减少和心肌供血不足,同时因能量缺乏和酸中毒使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影响心肌的舒缩功能。
第9页/共28页
烧伤休克补液PPT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