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全册知识点总结串讲
————————————————————————————————
———————————————————————————————— 日期:
八年级上下全册知识点总结串讲(9月22日星期六)
一、八年级全册目录:
八年级〔上〕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阅读与思考 全等与全等三角形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12章 轴对称
轴对称
轴对称变换
等腰三角形
第13章 实数〔▲!〕
平方根〔3〕
立方根〔2〕
实数〔2〕
第14章 一次函数〔▲!〕
变量与函数
一次函数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 不等式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第15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乘法公式
整式的除法
因式分解
八年级下
第16章 分式〔▲!〕
分式
分式的运算
分式方程
第17章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第18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19章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梯形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代表
数据的波动
课题学习
二、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第11章 全等三角形〔▲!〕
1、知识框架:
2、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根本方法步骤:
①、确定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忆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3、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例题: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例1、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二〕、截长补短
1、如图,中,AB=2AC,AD平分,且AD=BD,求证:CD⊥AC
〔三〕、平移变换
例、如图,在△ABC的边上取两点D、E,且BD=CE,求证:AB+AC>AD+AE.
〔四〕、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
1、如图,在△ABC中,∠B=60°,△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O,求证:OE=OD
五、旋转
例1 、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
二〕、第12章 轴对称
1、知识框架:
2、性质: 〔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
上下全册知识点总结串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