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毛泽东诗词二首》教材说明.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毛泽东诗词二首》教材说明
《忆秦娥 ?娄山关》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 娥梦断秦楼月” 。娄山关是本词题目,也是本词的写作地点。娄山关位于遵义市之北,在贵 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也是防守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的要冲。 中央红军长征时,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占领遵义,召开了革命历史上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 会后, 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没有成功, 就折回再向遵义
进军, 在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 乘胜重占遵义。 这
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
全词不长,上下两阕,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像一 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 笔简而意无穷, 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 表现 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先看上阕,首四句写景。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西风、长空、雁群、 霜晨、冷月, 凄冷的五个名词衬托出一种凄冷的气氛, 也确定了上阕的基调。 这种手法似取自马致远的 “古 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 ,但在渲染气氛的效果上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的脑海 里不难想象出这样一幅图景: 一个凄冷的冬天早晨, 天还没有全亮, 深蓝色的天空里一轮冷 月当空, 凌厉的西风动吹, 偶尔从头顶掠过的大雁也发出几声凄厉的叫声, 连绵起伏的山领 上百草凋敝,霜重地滑,一队红军队伍正迤逦前行。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接下 来仍是写景。只不过镜头往回拉,由远景而近景, 由全景而特写, 由纯粹的景物描写到了景 物与人物的融合,单纯的景物之中融入了人物。这句的妙处在于写人不是实写,而是虚写, 以虚写实,由虚入手,而让人感到愈加真切,如见其人,如历其景。试想冬夜凌晨,山风凌 厉,霜重地滑,一夜急行军,早已是人疲马乏,更何堪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你看,连马儿 的脚步都显得凌乱不堪, 声声碎步, 失去了往日轻快的节奏, 而行军号角的声音也显得呜咽 无力了。
上阕这四句写景,实则非自然之景, 实是作者眼中之景, 如王国维所说的“景中有我” , 实在是写情中之景, 以表达景中之情,写作者之所感所想。所以, 这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不过 是作者的真实感受的外化景象, 是作者当时的心情投射在周围景物时所看到的事物。 正因为 寒冷,才觉得西风烈,正因为路难行,才觉得霜重;正因为心情沉郁,才听得雁叫凄苦,马 蹄声碎,喇叭声咽。而这也正是红军当时冬夜行军的真实写照。
上阕的整体色调的灰暗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可谓没有一点亮色。上阕 确定的基调是阴沉抑郁的,作者曾自注此词曰: “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 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 诸篇(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 ,《忆秦娥 ?娄山关》排在《十六字令三
首》之前,毛泽东说的“以下诸篇”是指《十六字令三首》 、《七律?长征》、《念奴娇 ?昆仑》、
《清平乐 ?六盘山》等)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 此情此景

《毛泽东诗词二首》教材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