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节自然环境概况: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 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北半球,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靠印度洋、西临地中海和黑海。面积约 4400 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1/3 南部有三大半岛,自东向西是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地形、地势特点: 亚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约占全州面积的 3/4 。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雄踞中部, 向西有伊朗高原, 向北有蒙古高原。著名的大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 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外围( 要能在地图上填注以上地名) 平原多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及沿海。亚洲地面起伏很大, 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世界陆地最低处死海的湖面。整个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和湖泊: 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和高原, 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河湄公河,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恒河、印度河等。著名的湖泊有:里海,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死海, 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河世界上最低的湖泊( 要能在地图上填注以上河湖) 5. 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原因:跨纬度广,海陆差异大,地形复杂) 、季风气候显著(原因: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海洋交界处)、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原因:面积广大,内陆远离海洋)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中部和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气候、青藏高原和山地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见 P7图 要能填图) 亚洲有 47 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东亚指亚洲东部的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蒙古五个国家;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 11 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是: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东帝汶; 南亚是指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 岛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共 7 个国家。北部有尼泊尔、不丹两个内陆山国, 中部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个临海国; 南北印度洋上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两个岛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他地区隔开, 是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所以也称为南亚次大陆;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 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 西亚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小亚细亚半岛, 共 20 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是: 伊朗、阿富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塞浦路斯、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北亚是指亚洲北部的俄罗斯(见 P3图 ) 第二节人文环境 1. 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洲, 亿人。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其中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有中、印度、日、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 6 个国家亚洲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产生了沉重压力亚洲大小民族有 100 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亚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有发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华夏文化; 发源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流域文化; 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其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击而成,故又称“两河流域”)的古印度文化 3.. 经济发展的差距:发达国:日本高收入发展中国家:新加坡高收入>9655 美元马来西亚、韩、沙特阿拉伯高收入 3125 — 9655 美元中、泰中下等收入(原因:日、新、韩、马、泰发展加工工业, 促经经济发展;沙特出口石油) 蒙、越、印、孟、尼低收入国家<500 美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地理位置: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侧的一个群岛国家领土组成:由本州、北海道、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上千小岛组成, 统称日本群岛。人口 亿多,是个地峡人稠的国家自然环境: 日本属多山地形, 山地、丘陵占原。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著名的海港幼神户和横滨。多火山、地震, 富士山为活火山。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贫乏。属温带季风气候(北部)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 ,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温和夏季凉爽经济: 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等⑴工业 a 类型: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 b 发展工业的条件: 有利: 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 科技力量雄厚;多良港,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不利:多火山
七年级下册地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