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doc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 年〜2020 年)
概 要
南昌市人民政府
二OO六年八月
、总则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
系,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布局结构;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增强服务功能;保护历史文物,丰富城市 文化内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体现山水园林城市风貌。
本规划期限为200L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期限至 2010年,远期 至 2020年,远景展望到 2050年。
本规划分为二个空间层次:
中心城:建成区范围面积约 330平方公里。
市 域:南昌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 7402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指高速外环(由乐温高速、乐生高速、南外环高速 公路组成)围合的范围以及向塘行政范围、湾里行政范围和昌北机场保护 范围,面积共约 1400平方公里。
二、 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将南昌建设成为商贸繁荣、布局合理、交通便利、设施
完善、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 明花园英雄城市;建成滨江城、滨湖城、山水城、园林城、生态城。
三、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布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交通线为主轴 线,外围中小城镇星罗棋布的空间格局。
规划至 2020年,市域城市数量达 4个,建制镇数量达 43 个。市域城 镇等级结构分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镇、重点建制镇、一般建镇制等四级
结构。
1、中心城市:由南昌市中心城、长堎片区和外围五个城镇组团(莲塘、 望城、湾里、乐化、麻丘)构成南昌都市区,范围面积约 510 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 350 万人。
2、次中心城镇:向塘、民和、龙津三座城镇,是市域城镇群的二级中 心城镇。人口规模10-25万人。
3、 重点建制镇:文港、温圳、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扬子 洲、三里、梅庄、新祺周、三江、李渡十三座城镇,为各自城乡经济片区 的中心,各城镇人口规模在 2 万人以上。
4、 一般建制镇:是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一 般建制镇为三十座。人口规模为 l 万人左右。
四、城市性质与城市发展规模
、城市性质 南昌是江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和信息中心;国家
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重 要的中心城市。
2、城市发展规模
2005年底南昌市总人口 万人,规划至 2020年全市总人口 600 万人。
005年底南昌市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为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168
平方公里。
2010年南昌市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为 2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210平 方公里。
2020年南昌市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为 28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265 平 方公里。
五、城市用地布局
1、空间结构 按照“西进、东拓、南延、北控”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南昌市中心 城形成“以赣江为主轴,一江两岸,南北两城,双核拥江,组团式、网络 状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
南昌市中心城总体规划范围面积约 330 平方公里,布局上由昌南、昌 北两城组成,含八大片区。各片区由江湖、水面、山丘、 绿带、铁路和城 市道路分隔。双城功能既相对独立和完善,又各有偏重,相互联系,相辅 相承。
昌南城:城市适 度发展,重点是疏散旧城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改 善环境质量,理顺交通体系,调整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由 旧城 中心区、城东片区、瑶湖片区、城南片区、朝阳片区五个片区组成;规划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170 平方公里、人口 195万。
昌北城:作为城市重点发展新城区,高 标准、高起点地进行建设, 保证设施配套,城市功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吸引和疏散旧城人口和产 业,发展外向型工业,保护昌北整体环境,突出与“山”、 “水”自然环境 的有机结合,成为有独特风貌的现代化新城。由红谷滩中心区、红角洲片 区、蛟桥片区三个片区组成。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95 平方公里,人口 85 万。
2、城市空间管制 规划实施“两线三区”的空间分区管制,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和规划 建设控制线,将中心城空间划分为 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
宜建 设地区。
生态控制线和禁止建设地区:规划将“一江、两河、八湖”即赣江、 抚河、乌沙河及青山湖、象湖、梅湖、艾溪湖、瑶湖、礼步湖、黄家湖、 前湖等河湖水体兰线以及梅岭山体绿线、森林公园绿线、卧龙山绿线、外 围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城市长远发展 必须控制的绿化隔离带,大型市政 通道(电力高压走廊、能源通道、城市绕城高速公路、铁路西环线交通廊 道)等划定为城市生态控制线。生态控制线内土地作为禁止建设地区。
限制建设地区:规划将“一江、两河、八湖”等水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