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热涨冷缩》教学设计
执
教
者
梁君杰
课例名称
空气的热胀冷缩
年级
五年级
教材版本
科学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空气的热胀冷缩是对空气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我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空气与液体一样具有热涨冷缩的特点,并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发现问题、改进实验、完成探究发现热胀冷缩的现象。感受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积极的影响。在这节课的热胀冷缩实验里,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初步选择实验仪器并设计实验观察出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物理性质,这种性质可以反映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由于热胀冷缩的分子机理比较抽象,因此教科书将对热胀冷缩的机理解释安排在实验的后面进行。通过对热胀冷缩分子机理的模拟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气体热胀冷缩的了解,并增强知识与生活联系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已经接触科学学科两年,经过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培养,学生已具备独立及合作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的能力,为本节课设计并实施空气热胀冷缩实验方案提供了技能准备。
五年级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虽然展开过一些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但怎样以科学探究步骤进行有效探究还是比较陌生。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小学高年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
情景导入、任务驱动、实验探究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气体受热后体积会涨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科学探究:通过自主合作设计空气热胀冷缩实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态度:初步形成的科学探究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气体热胀冷缩实验检测气体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设计并实施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案。
六、教学准备
教具:1、多媒体课件
学具:1、实验仪器及材料纸质图样(热水、冰水混合物、圆底烧瓶、带孔烧瓶软塞、试管、带孔试管塞、塑料导管、气球等)
学生实验导学稿
信封(实验仪器及材料纸质图样)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设计实验→改进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炎热夏天小明放学骑自行车回家时经常爆胎,请同学解决问题。提问:据你们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经常爆胎的情况?
揭题:给与充满气、天气炎热等指向热涨冷缩的条件。(板书:空气的热胀冷缩)
虽然大家都说是热胀冷缩,但是对于科学口说无凭,只有......
这节课我们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办法来证明气体是否会热胀冷缩。
认真观察、聆听。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接受到条件后回答可能是热胀冷缩。
回答实验为证。
期待,欲表达自己的见解,尝试证明气体热胀冷缩特征。
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引导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知识的迁移。
将偏离方向的思维
《空气的热涨冷缩》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