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青海民歌,了解“花儿”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学唱、伴奏、舞蹈等音乐活动,学生能够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和律动、明快的节奏,体验青海民歌的韵味。
3.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学生能够感受变换拍子后不同的音乐情绪,能初步哼唱主题旋律,了解乐曲ABA’三段体结构。
认识民族乐器“竹笛”。
【教学重、难点】
:用声势伴奏、打击乐器、演唱、舞蹈等方式表现乐曲。
:感受乐曲中各段落拍号的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变化。
【教学内容分析】
《花儿与少年》笛子独奏是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欣赏教学。是由作曲家吕冰根据青海民歌《四季调》改编而成的民乐合奏曲。全曲为ABA’三段式结构。A段的旋律欢快活泼,二四拍,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B段与A段形成对比,旋律优美抒情,三四拍;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旋律。欣赏笛子独奏《花儿与少年》重在感受乐曲中各段落拍号的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变化,并引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动作、打击乐器等方式来表现乐曲中节拍的变化。“兴趣是成功的一半”,音乐教学首先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环境。教学设计中RAP游戏的导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又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在乐曲欣赏环节教学中,设计利用聆听、分析音乐要素、演唱音乐主题、配声势打击乐器伴奏、肢体参与等不同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听觉思维,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听赏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对比欣赏不同形式的版本,加强学生对本曲的记忆的同时也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教具、学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板书贴纸、丝巾
【教学流程】
一、青海风光 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见面礼,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青海风光美景,背景音乐:花儿与少年主题A)
教师:美不美?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学生:美,分别猜猜地名?
教师:这个 是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中南部,地处青藏高原、长江、黄河上游的青海,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生活着汉、藏、回、土、撒拉、 蒙古等二十多个民族。
(教学设计意图:风光图片导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第二,图片背景音乐正是乐曲欣赏中所涉及到的部分,这样便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视听结合 感受主题A
,视听感受
教师:同学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有没关注背景音乐呢?
教师:没有关系老师再播放一次,大家感受一下这段旋律的情绪和速度怎么样?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播放主题A)
学生:欢快活泼,速度较快。
,了解音色
教师:大家听的真仔细,这段欢快的音乐是《花儿与少年》中的一个主题旋律。(板书出示,贴《花儿与少年》)谁来告诉老师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学生:笛子
教师:对了,就是笛子,笛子大家认识吗?(黑板贴笛子照片)。媒体展示笛子图片,简介构造与音色。
,生模唱旋律
教师:就是这支笛子吹出了这么如此欢快的旋律(媒体出示旋律主题A),让我们一起随着老师的钢琴来学唱这一段旋律吧。(师弹生唱,慢速)
加速,师弹生唱旋律。要求:声音有弹性,演唱得轻巧而欢快。
填词演唱,教
《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