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常识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概念国家公务员网 0-02-22 浏览: 27442 【大中小】[ 打印本页] 申论, 是中国大陆国家公务员进行资格考试的其中一个科目。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 通过对设定资料的阅读, 回答有关问题, 考察应试者七种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 的一种考试形式。申论考试概念“申论”一词,出自孔子所说的“申而论之”。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申述,“论”为议论、论证,“申论”则指针对特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作为一种应试文体,申论最早出现于 2000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经过几年的实践,以及专家学者们的改进与完善, 申论现已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 申论考试为应试者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 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 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申论是测试考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方法, 但与传统的作文考核有所不同。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题目展开论述, 侧重考核的是考生的文字功底。考生可以凭自己的主观好恶去立论选材, 尽情张扬个性地放言宏论,因此,作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写作水平,即“纸上谈兵”的能力, 而无法全面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申论则不仅限于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察,更侧重于考察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针对性, 能让考生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 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 但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策论”大多要求应试者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 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侧重于考查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应试者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应试者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适应当今国家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申论考试摒弃了原来的简单议论文的模式, 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性质国家公务员网 0-02-22 浏览: 19682 【大中小】[ 打印本页] 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作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有所认识和有所思考,并且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材料, 让考生去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测查考生处理公务员日常事务的潜能。申论考试, 要求考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常识, 但不会对某种专业知识特别倾斜。由于考生来自各个方面, 所学专业很不相同, 所以申论考试中让考生处理加工的材料大都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比如 200 0 年考题, 粗看所给材料, 可能以为学法律专业的考生会占便宜, 其实红星新村居民状告印刷总公司的事并不是从法律角度所能解决的问题。再比如 2001 年考题,看似医药卫生问题,其实问题的解答与医药卫生专业知识水平高低并无关系。申论考试的试题, 对学哪个专业的考生都是公平的。申论考试所给的材料, 可能涉及面很广, 但试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 也就是说, 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般是具有可行性的。比如 2000 年试卷的问题,可以通过城市建设合理规划获得根本性解决, 当然必要的补偿也应有所考虑。又如 2001 年试卷的 PPA 问题,是当时社会热点之一, 但完全可以通过舆论的正确引导来化解百姓的不安心理。申论考试不会引导考生漫无边际地遐想,不管问题多么复杂, 涉及面多广, 人们的见解多么莫衷一是, 都是能够解决的。这样的命题思路,是由公务员录用考试性质决定的。国家公务员网申论组编辑提醒, 考试所给资料的字里行间都体现出考官的考查意图, 很多考生就是没有细细体会, 因理解不到位而失了分。申论考试的特点国家公务员网 0-02-22 浏览: 18751 【大中小】[ 打印本页] 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特点: (1) 测试形式灵活多样申论测试除了所给出的材料部分外,其答卷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概括部分, 二是方案部分, 三是议论部分。就文体而言, 概括部分可能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中的某一种形式, 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 方案部分, 则是应用文写作; 第三部分自然是议论文写作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申论测试既考查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写作
申论常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