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科创中心项目方案设计征集任务书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6月前言本次设计任务旨在通过研究合肥经济开发区科研项目所在区域的开发背景、区位、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定位、已建及规划项目等资料, 对合肥经济开发区“东湖高新( 合肥) 科创中心”进行项目定位、产品研究以及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 通过此设计方案征集, 选择设计单位。本项目将由湖北省联投集团旗下的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详见附文 1) 成立的分公司——合肥东湖高新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 1 、项目背景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 包括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 》规划, 这是中国版“工业 计划”,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在规划中, 明确提出加强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融资、咨询、培训、人才等专业化服务。该规划一方面明确中国未来十年工业发展方向与方法, 另一方面深刻领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想,切实落实改革创新方针。在此环境下,处于长江经济带中承南接北的重要战略位置的合肥,作为全国最大的面板产业基地、家电产业基地,重要的汽车、装备、新能源产业基地,信息技术应用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大机遇。同时, 作为全国重要科教基地, 其优越的科教资源为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奠定了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为顺应国家战略引导、积极谋划, 东湖高新集团拟在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投资建设“东湖高新(合肥)科创中心”项目, 通过自身服务平台的搭建、产业基金的导入、产学研深入合作机制的建立,点燃创业热情、激发创新活力,搭建政府、学校、企业、个人协同创新的桥梁和载体, 建设成为合肥市乃至全国的“创客示范园区”, 对推动合肥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加快信息技术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合肥经济开发区概况 发展历史经开区成立于 1993 年, 2000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建成区面积约 83 平方公里,位于合肥市西南,距离市中心约 7 公里( 详见附图 1 及附文 2)。该经济开发区是安徽省最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013 年,开发区 GDP 达到 931 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832 亿元。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商务部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全国第 13 位,中西部第 1 位。 产业导向经开区目前已形成包括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电子、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的四大支柱产业以及包括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的四大新兴产业。合肥出口加工区位于经开区内, 联想集团与台湾仁宝电脑合资建设的年产 2500 台笔记本电脑项目落户已投产,可承接富士康制造业项目。(详见附图 2) 3. 本次方案设计任务要求 3 .1 项目区位本项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经济开发区西北角, 繁华大道与九龙路交汇处,东至九龙路、南至芙蓉西区农贸市场、西至合九铁路边界、北至繁华大道,一条由西至东的市政道路穿园而过,总用地面积 平方米,约 公顷。该地块区位优势明显, 处于合肥经济开发区核心特区, 距离合肥政务新区仅 15 分钟车程,到经开区行政中心也仅需十分钟;交通通达, 公共交通建设完善, 地块所在地距离公交站点 300 米距离, 有多趟公交连接周边区域, 在建 3 号地铁线直通地块周边区域, 并在将在近期完成全线贯通(详见附图 3 )。 周边环境及建设现状本项目紧邻合肥大学城( 主要有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 168 中学( 市重点高中), 与绿城翡翠湖玫瑰园以及安徽大学磬苑校区大型新建居住区仅一街之隔, 周边拥有包括应流集团、中铁十局、能建集团、合肥电力设计院在内的各大型企业。本项目所在地为经过 20 年开发的成熟地块,周边服务配套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均较完善, 为合肥支柱产业龙头企业集聚地, 并有强大的高校资源作为产业支撑。本项目建成后将为该区域中小型企业成长、孵化,产业集群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园区定位和主要功能本项目围绕电子信息主题, 针对智能系统设计、中控集成、网络通信、安防感知、自动控制、电子芯片设计、服务外包等多个细分行业企业,导入“互联网+”思想,力图打造合肥城市一流的生态园林式科技园, 融企业孵化、研发、生产、办公、总部经济于一体, 将电子信息产业各细分行业企业相结合, 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结构, 打造舒适、自然、高效的加工生产、研发办公空间。增强
合肥项目设计方案征集任务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