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子”病,何去何从
这里湖水清澈,景色宜人,但附近的居民却想离湖远点,再远点……因为这里的湖水是疫水,人接触疫水10秒钟就可能感染上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它是人体感染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
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成虫寄生在人、牛、猪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中,人和这类动物就成为了成虫宿主。虫卵从宿主的粪便中排出,如果粪便进入水中,虫卵便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并不直接感染人,而要先钻进钉螺体内寄生。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繁殖成上万条尾蚴。尾蚴离开钉螺后在浅表的水面下活动,接触到人或哺乳动物的皮肤便趁机钻入体内,进入血液,使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病。这样的水被称为疫水。
宿主是能给病原体提供营养和场所的生物。包括人和动物。
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自尾蚴钻入人体引起感染,到血吸虫在体内寄生,被感染者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的症状和后果。
尾蚴性皮炎接触疫水时,尾蚴钻入体内时所接触的局部皮肤会在几小时到几天内出现小红点或小丘疹,局部发痒。如是大量尾蚴钻入,则可出现较密集的成片皮炎,应去医院接受检查与治疗。
急性血吸虫病一次或短期内感染大量尾蚴后,短则半个月,长则经过1~2个月的潜伏期,患者便开始发病,表现为发热、咳嗽、上腹部疼痛,腹泻时可出现黏液血便。体检时可发现肝脾肿大和压痛。重症患者如延误治疗,可迅速出现腹水、恶液质而死亡。
恶液质也叫恶病质或恶病体质,是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极度消瘦衰竭的一种表现。具体表现是极度消瘦,眼窝深陷,皮肤干燥松弛,肋骨外露,舟状腹,也就是人们形容的“皮包骨头”的状态。
慢性血吸虫病急性期患者未经治疗可转为慢性,主要症状为轻重不同的腹痛、腹胀、腹泻,大便长期带有黏液和血,肝脾明显肿大。
晚期血吸虫病感染血吸虫数量多的慢性患者最后都会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脾肿大、肝硬变、脾功能亢进、贫血、腹水、下肢浮肿,严重时食道下静脉曲张,甚至因其破裂而出现大出血、呕血、黑便而死亡。
血吸虫病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它掠夺孩子们的营养,使患儿消瘦虚弱,引起身体和智力发育不良,有
“大肚子”病,何去何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