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之后提防“余震”
6月下旬,受多重因素特别是市场降杆杠的冲击,A股出现“垂直打击”式的千点震荡,但还不会颠覆A股整体的牛市根基。从阶段性行情来看,未来或许还有一次自发性逐步降杆杠的过程、一次探究市场底的过程。对投资者来说,这段时间既有风险也蕴含着丰富的交易性机会,但交易难度会显著加大,投资策略上不要过分追捧“热点”。
还有一次自发性逐步降杠杆
按照速度与时间的匹配关系,之前的“奔牛”行情上涨速度越快、幅度越大,则现阶段需要修整的时间会越长、过程也越是复杂,因此反复性的“千点震荡”或成为后阶段A股行情的一种常态,但还不会颠覆A股整体的牛市根基。“改革牛”的预期,以及近期垂直下跌中在4000点一带的显性护盘行为构成后阶段区域性“千点震荡”的支持基础;主板3800-4800点、创业板2400-3400点或构成行情千点震荡的主要区间。
期间,上破与下破均有可能,但流动性驱动的牛市由于流动性喷发后已呈收敛趋势,行情的震荡必然是反复性的,震荡中若偶有再创新高也或是假突破。从阶段性行情来看,6月末去杆杠的大跌较大程度地清除了场外高杆杠比例配资对行情的扰动,也对“以小搏大”的杆杠类资金做了一次最直接的风险教育。因此,后阶段随着行情财富效应的褪色以及交易难度的增大,市场还会有一次自发性逐步降杠杆的过程。
还有一次探究市场底的过程
在防范因控制市场杆杠破裂形成“连环杀”进而衍生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市场感受到了来自于金融监管层的强烈护盘意图和行为,政策信号明确:不希望行情恐慌性的急速下跌、不希望行情在4000点以下运行,从而在4000点以下形成了一个疑似政策底。然而,A股市场的政策底历来不是有效底,在未来反复性“千点震荡”中行情或还有一次探究市场底的过程。
如果说6月下旬去杆杠的调整是“急杀”,则后期探究市场底的行情或是一次慢调的过程,再创新低与不创新低均有可能,但要构筑新的底部则有一个必要条件:动辄过万亿的交易量必须降下来!这意味着,“强震之后有余震”,还没到可以再次乐观的时候。
A股在后阶段区域性“千点震荡”期间,除了权重股会间隙性“护市”行情,预期市场的风格不会明显偏向小市值的成长,也不会明显偏向
“强震”之后提防“余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