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课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整合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不能得到大家的充分认可,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面对这些挑战,教师要创新,使信息技术课堂活起来。
一、信息技术教学调查与分析
信息技术课在当今中学课程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现用的教材难度大,与学生所需存在脱节,教学难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般学校一周1课时,且达不到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互联网上的资源,很难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上课时穿鞋套加开机花去4分钟,下课关机摆好凳子花去3分钟,课堂中解决电脑故障平均需要4分钟,再加上讲解15分钟,学生实际平均操作时间所剩无几。
教学沿用过去的计算机课,一味讲操作、讲方法,缺乏必要的教学情境。(1)教师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实践机会,忽略对问题解决及思想方法的培养。(2)教师一味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知识的归纳总结、思想方法的提炼,学习过程的体验,未能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
上课时,男生对玩游戏的渴望超过了对知识的渴求,甚至有个别学生“做练习时一条虫,玩游戏时一条龙”,计算机知识学得不怎么样,但谈论起游戏却眉飞色舞,甚至沉迷于“网吧”中。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游戏问题、引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成了信息技术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激活”信息技术教学
针对上面这些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用以教学。
,呈现新知激兴趣
信息技术课中很多概念和理论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对具体的操作感兴趣,对学习理论知识并不感兴趣。依据新课标提出把信息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整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与学生现实生活实例相结合,呈现崭新的概念理论,把枯燥的概念学习变得五彩缤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当讲到“IP地址”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列举:把班级比作一个网络环境,学生看成是网络上的一台台计算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要知道对方的姓名和学号。网络计算机也如此,计算机之间要互相通讯必须要知道类似于学生的学号或姓名一样的“识别代号”。这个网络识别代号就是“IP地址”。这样的类比,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了与新知识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践证明,通过列举学生生活事例与相似的概念进行类比解释,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并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分组探究
依据新课标提出信息技术的学习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建议,采用新课程倡导的小组探究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学
“拯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