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前程》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作者简介:彭自平,女,汉族,1983年生于四川,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摘要:《远大前程》中蕴含着帝国主义思想及殖民话语。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殖民地,是供英国流放犯人的地方。印度是片神秘、富裕、沉默的土地,是为西方人提供香料、丝绸等交易的场所。美国西部是遍布黄金、有着无限机遇之地,英国人在此能够实现他们的美国梦。
关键词:狄更斯;帝国主义思想
一、引言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过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但很少有人从后殖民的角度来研究这部小说。中国学者吴桂辉用后殖民理论从宏观角度解读了狄更斯小说中蕴含的殖民思想[1]。文章将采用后殖民理论从微观角度具体分析小说中蕴含的帝国主义思想及殖民话语。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殖民地,是供英国流放犯人的地方。印度是片神秘、富裕、沉默的土地,是为西方人提供香料、丝绸等交易的场所。美国西部是遍布黄金、有着无限机遇之地,英国人在此能够实现他们的美国梦。
二、小说中的帝国主义思想及殖民话语
(一).澳大利亚—海外殖民地
小说中,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殖民地,是英国流放犯人的地方。这些被流放的犯人不允许再回到母国—英国。否则,他们就会被判死刑。阿贝尔·马格维奇就是被流放的犯人之一,他告诉皮普,“我是终身流放,要回来就意味着死。近年来逃回来的人太多了,如果我被逮住,我就得上绞架。”[2](-342)
温米克把贾格斯比喻成“和澳大利亚一样深不可测”,“如果有什么比澳大利亚更神秘莫测的话,就是他了”[2]()。对英国人来说,澳大利亚是个神秘莫测之地,等待着他们的征服与探索。阿贝尔向皮普讲述了他在澳大利亚“放羊”、喂养“牲畜”的生活。[2]()在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独立后,英国开始在澳大利亚开拓疆土,以便为国内市场提供廉价的原料,缓解国内人口过剩和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英国持续的扩张使她得以将海外殖民地变成帝国商业的堡垒。英国也同时获得了持久的并且不断巩固的力量。英国对澳大利亚这片土地的利用,“通常是为了移民、敛财、流放犯人之类的相对简单的目的”。[3]()
(二)印度—沉默、富裕的东方
西方人认为东方是神秘、富有、沉默的,是梦幻之地。因此,许多航海家、商人、探险家到东方去和东方人进行贸易,为本国带回香料、丝绸等物品。东方国家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当然使西方人感到震惊、迷惑、不知所措。
小说中,年轻的赫伯特想“到东印度去,去做丝绸、披巾、香料、染料、药品以及珍贵木材方面的生意。这些都是有利可图的买卖。”[2]()他“还想去西印度,……去那里做食糖、烟草、甜酒的生意。我还要到锡兰去做生意,特别是去做象牙生意。”[2]()那时候,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在印度建立了东印度公司,控制印度并从印度及亚洲各国捞取巨额利益。因此,许多人在等待时机,“只要时机一到,”赫伯特说道,“你面前便出现了光明大道。你只要钻进去,你只要扑上去,你就能聚起资本,那你就成了!”[2]()皮普远大前程破灭后去了印度,“成了克拉利柯东方公司的职员。”[2]()对西
《远大前程》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