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学基础知识100题.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学基础知识100题.doc国学基础知识100题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其句式以 言为主。
《诗经》中被清代诗人王士祯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的篇目是 《 ?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的《 ? 》o
杜甫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a ,,
在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
的《 》。
开创“香草美人”传统的诗人是 o
屈原开创的“楚辞体”实际上代表了中国文学的 主义传统。
屈原的主要代表作有《 》、《 》、《 》、《 》。
《山鬼》一诗选自屈原的《 》。
东汉张衡写的、被称为“七言之祖”的《 》是效法屈原美人香草之喻以抒己
志的作品。
李商隐的 诗大多隐约朦胧,含蓄委婉,具有独特的风格。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的“李”是指 。
徐志摩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是“ 派”的代表诗人。
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最初收录在诗集 《 》-
戴望舒的成名作是《 》,他因此被称为“ 诗人”。
戴望舒的早期诗作忧伤哀愁,受欧洲 派诗歌影响,追求意象的朦胧。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老子》,又称《 》。
《老子》分 两部分,主要阐述 的思想。
《老子》共 多字,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 《 》o
“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出自 《 》o
成语“和而不同”出自《 》。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 。
庄子善于使用 故事来说明道理,文笔恣肆、词藻瑰丽、想象奇幻,诗意盎然。
韩非子,战国末期思想家, 学说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 》、《 》
等。
《战国策》传说是西汉末年学者 根据当时搜集到的史料重新编辑整理成书的。
《苏秦以连横说秦》选自《 》o
《苏秦以连横说秦》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好学、熟悉时事、能言善辩、渴求富贵
的 家形象。
李斯在《 》一文中正面立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重用客卿而成帝业
的事实,为论证逐客的错误提供事实依据。
1919年9月15日,《新青年》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是 写的《敬告青年》。
“青年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是陈独秀
在《 》-文中的著名论断。
汉乐府大多时候指汉代从 采集而来的诗歌。现存的汉乐府民歌共三四十首,大
多收在宋人郭茂倩所编《 》中。其内容主要是描写民间疾苦,反映底层百姓
呼声。
王粲博学强识,才思敏捷,与孔融、徐斡、陈琳、阮璃、应场、刘桢齐名,号
称“ ”。
罗伟章的作品因大多表现底层民众生活的苦难,而被文坛称为“ 作家”。
罗伟章《拾荒者》里的主人公是 。

派”的代表作家,早期的小说带有很强的实验性。
余华写的长篇小说《活着》里的主人公是 -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一句出自司马
迁的《 》。
中国历史上第-个在历史著作中写入经济问题的作家是 o
明末小说家凌if初编写了 小说集“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 案惊奇》)。
《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原名 《 》,基本定稿 回,
曾以手抄本流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在《 》中的名句。
陶渊明的《饮酒》是一首 诗。
《渭川田家》是王维晚年所写的 诗。
沈从文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勇于尝试各种体式和 结构,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 作家”。
《翠湖心影》是现代作家 写的•篇散文。
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是《 》,记录了他于1845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一
段隐居生活。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
张若虚生活年代在初、盛唐之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合称" ”。
张若虚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二首,《代答闺梦还》和_J L。
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诗作是 。
《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反映 年动乱时世中夫妇两地分居之苦及文人失落心
态,语言平易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和前代月亮诗一脉相承,曹植的《七哀》也是一首 之作。
欧阳修的《 ? 》以元宵佳节皎洁的月亮为背景,极尽抒写了今非
昔比、物是人非、不堪回首的离别与伤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荆津,八十四来钓谓滨。”这是李
白 《 》中的前两句。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 诗的代表作,历来被公认为是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
最局的一组诗。
杜甫的《 》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群仙画像图,深刻地反映出盛唐时
期的酒文化。

国学基础知识100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健
  • 文件大小58 KB
  • 时间2021-08-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