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实践与理论特区实践与理论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站点地图首页︱校院新闻︱主体班教学︱科研工作︱自选培训︱学历教育︱机关党委︱特区实践与理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本刊简介读者意见我要投稿主编信箱联系我们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第5期第6期第7期第8期第9期第10 期第 11期第 12期增刊专刊== 专栏查阅== 争当解放思想排头兵区域经济读书深圳经济特区研究人文精神学习借鉴庆祝建重要讲话简讯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术沙龙体制改革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基层发展民主法治学术探索简讯经济管理国际化城市公共建设人文社会观察思考首届深圳学术年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法治聚焦观点交锋贯彻落实深圳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读书科学发展观学重要讲话法制聚焦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特区简讯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30 周年特稿学习贯彻珠三角纲要党的建设“基层行政管理创新”研讨特稿特区研究简讯党政干部论坛社会建设热点探讨实践科学发展观 2010 年 more >· 第一期· 第二期 2009 年 more >· 第一期· 第二期 2008 年 more >· 第一期· 第二期友情链接[ 返回前页] 国际法的国家同一性理论与两岸在十七大报告中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 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达成和平协议”以来, 对和平协议或和平发展协议框架的研究就成了两岸理论界的热点。各界都不否认两岸发展协议的基础性规定, 只是对两岸国家认同的界定不能达成一致的观点, 各说各话, 造成了有什么样的协议。两岸国家认同原本不是一个“问题”,之所以成了问题除了政治因素的干扰之外,还因为理论界对两岸国家认同的内涵并没有耐心去研究和界定。本文拟引入国际法的研究方法,结合国家同一性理论研究两岸国家认同。一、国家同一性理论国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国际法秩序下, 与国家相关的重大变动, 如领土、统治者、政权体制、人口等, 都可能涉及变动事件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该国家是否是同一个国际人格者的问题, 即国家同一性问题。在传统“国际”社会秩序下, 王朝国家往往是孤立的存在, 国际法无从产生, 王朝国家的重要变动不会导致王朝国家在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承担和转移, 所以国家同一性问题在由传统王朝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里, 显得并不重要; 但是, 在由国际法规制的现代国际社会中, 国家同一性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国家同一性问题就是探讨国家在时间维度上的存在, 而国家作为由一定领土上的人民和政府组成的政治体决定了国家在时间上的存在必然以其在空间上的存在为依据。凯尔森就说“国家在时间上的同一性是直接以领土的同一性为根据的”,“如果该领土整体上仍然是一个国家的领土,那就不可能推定一个国家已不再存在而另一个国家已在同一领土上出现, 继续存在的是同一国家”, {1} “一个国家不仅在空间中存在, 而且在时间中存在”;“当人们说在一定空间内不能存在一个以上的国家时, 显然这就意味着在同一时间的同一空间内不能存在一个以上的国家”, {2} “根据国际法, 只要领土实质上仍然是同一个, 国家也就仍然是同一个”。{3} 上述凯尔森的国家同一性理论有三个基本点, 一是在同一时间内的同一块领土上只能存在同一个国家; 二是前后两个国家, 如果领土是同一的, 那么这两个国家实际上是一个国家, 即领土同一, 国家同一; 三是国家领土上的人或事无论发生什么变动, 如人口或多或少, 政府的治理方式从专制变成共和,只要这些变动不影响领土的同一性,那么存在该领土上的国家就是同一的。{4} 凯尔森讨论的是领土不变的情况下的国家同一性, 奥本海国际法进一步探讨了领土发生变动的国家同一性问题。奥本海国际法认为“即使领土的丧失使一个大国变成一个小国, 这个国家的国际人格仍是不受影响的”这一观点源于 1947 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委员会在讨论巴基斯坦从以前属于印度的领土上产生出来的情况时所作出的法律意见, 该意见认为:“作为一般原则, 认为一个是联合国会员国的国家并不仅仅因为它的宪法或边界有了变动就终止成为会员国。”根据这一法律意见, 巴基斯坦独立前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后的印度保持了同一性,后者继续承担前者在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实证分析得知,国家在“边界有了变动”的情况下, 仍然保持同一性, 这种同一性依赖于国际承认。俄罗斯联邦与苏联保持了同一性就离不开国际承认。德国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加入联邦德国并作为国际法主体消亡, 联邦德国扩大其领土继续存在”的方式完成统一。国
特区实践与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