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生素与自动化细菌分离培养合理使用抗生素与自动化细菌分离培养
香港华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香港华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部
滥用抗生素后果惨重
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
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
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亦
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人们面对细菌
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WHO在国际范围内的多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抗菌
药物使用约30%,而我国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
80%~9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
抗生素的占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75%应用抗生
素,大大超过了已经很不正常的。
造成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一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
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界定。
导致医院不重视病原学检查,抗生素药敏试验过少;抗
生素适应症掌握不严,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偏多,联合用药过
多,预防性用药时间过长;不了解抗生素药物代谢动力学特
点,在给药剂量、途径、间隔时间上存在不规范操作。
二是抗生素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导
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与
进化。
我国政府为制止滥用抗生素采取的措施:
• 2004年7月1日起,抗生素再次被明确规定为处方用药;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下发的《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的宣传活动的通知》,就是为了加强专业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素
质,也促使普通民众和患者建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
• 2004年10月9日,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在其联合制定、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指导原则》前言中明确指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
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
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
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指导原则》”
• 卫生部正在起草《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不久将会出台。
这将是我国政府首次使用行政手段指导和控制医生对某类药品的使用,
也是我国首次为某一类药品制订使用指南;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内容节选)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
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
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
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
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
方案。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
菌药物特点制订
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
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
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
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抗生素品种选择原则: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治理抗生素滥用 加强细菌学检测
• 准确及时的细菌检测是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
• 提高微生物检测的质量,增强临床科室对微生物实验
室的信赖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用药,是各级微生物
实验室的使命;
• 随着合理使用抗生素工作的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的标
本量不断增高;
• 微生物实验室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细菌检测的基础———
细菌培养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样本种类
• 无菌体液样本:
血液、穿刺液等
• 有菌体液样本
痰液、尿液、粪便、拭子等
合理使用抗生素与自动化细菌分离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