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黄河防凌形势及应对措施
【摘 要】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新中国建立以来,对凌汛灾害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使“五年两决口”的严重局面得到了明显改观。然而,流经滨城区的黄河属于人工控制的弯曲型河段,易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段较多。结合黄河凌汛突发性强、难预测、抢险难度大等特点,以及新修防汛工程的牢固程度和防汛队伍的机动性都有待检验,所以凌汛威胁依然存在,切不可掉以轻心。
【关键词】滨城 黄河 防凌
1 滨城黄河概况
滨城黄河位于黄河下游两岸,,河道纵比降一般在1/10000,横比降为4/10000-17/10000。河道设计排洪能力为11000立方米每秒,主槽平槽流量为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呈西南东北流向,属于人工控制的弯曲型河段。辖区河道内有2座浮桥,1座黄河公路大桥,1座高速公路大桥和1座黄河公铁大桥。,3处险工,9处控导的管理任务,临黄堤左岸上界为蒲城办事处堤东赵村,下界为梁才办事处牛王村。右岸上界为青田办事处三合村,下界为小营办事处朱家村。两岸堤距一般在2公里左右,其中最宽处位于韩墩闸,两岸堤距4000米;最窄处位于滨城大道王险工下首,两岸堤距1000米,主槽宽度450-800米。
2 凌汛的形成原因
气温
气温变化是造成凌汛的重要因素。黄河下游河道自兰考东坝头转向东北后沿程纬度不断增高。东坝头以上的河南河段地处北纬34度50,河口入海处为北纬38度l0,两地纬度差3度20。气温悬差一般在5℃左右,个别年份达10℃以上,如1957年元月中旬,北镇(滨城)旬平均气温为-℃,而郑州同期旬平均气温为-℃,北镇比郑州低 ℃。℃,而北镇仍为-℃,℃。
气温的变化使上段河道冷得晚,回暖早,负气温持续时间短;下段河道冷得早,回暖晚,负气温持续时间长。沿纬度不断变化,造成气温“上暖下寒”,上游河段的气温明显高于下游河段气温,决定了黄河下游河段先封河后解冻的特性。当气温转暖升高时,上段河道先解冻,下段河道还处于固封状态,上段已解冻的冰水流至处于固封状态的下段,卡冰结坝造成凌汛。
流量
黄河下游封冻期流量较小,封冻冰盖较低,冰下过流能力小,封冻后,河槽内增加的槽蓄水量大部分积存在宽河道内,当上游河段因气温升高或流量增加时,冰下蓄水量自上而下沿程释放,流量逐渐增大,加上下游河道狭窄,因气温差异开河较晚,在上游来水的动力作用下,迫使冰盖上涨,容易形成水鼓冰开的“武开河”,致使水位陡涨,形成冰坝,壅高水位,漫滩偎堤造成严重的凌汛灾害。
河道形态
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引起槽蓄水量的上多下少和排洪能力的上大下小,弯道多,辖区内险工、控导交错对峙,封河、开河期间极易出现冰凌卡塞,形成冰塞、冰坝,造成凌汛灾害。
3 滨城黄河的防凌形势
(1)黄河凌情复杂。黄河凌汛受气温、流量、引水、河道边界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十分复杂。黄河冰凌
滨城黄河防凌形势及应对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