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
教学目标:
通过品读“千”“锤”“烈火”等关键词,感受石灰所经历的艰难和其坚韧的品质。
了解作者生平,体会作者在诗背后所要表达的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千”“锤”“烈火”等关键词,感受石灰所经历的艰难和其坚韧的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生平,体会作者在诗背后所要表达的高尚的情操。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明朝的于谦所写的诗歌《石灰吟》。读标题,说说标题的意思。
预设:“吟”吟咏赞颂的意思。所以这首诗写的是——赞颂石灰。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赞颂石灰,又要赞颂石灰的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朗读
请同学们先散读,读准字音。
评价:你读得很有节奏感。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该如何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呢?
预设:七言可分为43,4可分为22,3可以分为12或者21。
所以这首诗歌是怎样的节奏?预设:2212
朗读,读出节奏感。
了解石灰所面对的困难及其品质
这首诗讲的是石灰的制造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石灰经历了些什么呢?
“千锤万凿出深山”
“千”“万”两个字如同“千磨万击”,是虚指,强调历经困难之多。
“凿”和“锤”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锤”指的是“敲打”,“凿”指的是“打孔;挖掘”,把字换成“千敲万打”感受一下差别?——感觉力度更大。
这句讲的是石灰在开采过程中所遇到的磨难。“千锤万凿”让我们感受到了石灰在开采时所遇到的巨大的磨难。
该怎么朗读?——重读“千锤万凿”、速度放慢,语调低沉。
“烈火焚烧若等闲”
(1)“烈火”——温度很高。
石灰开采之后要经历煅烧。整个温度要达到900°C以上!果然是熊熊烈火啊!
(2)“焚烧”和平常的烧或者煮有什么差别吗?
预设:温度更高,而且焚烧有烧毁、烧尽的意思。
这烈火好像要把石灰置之死地啊!石灰面对这烈火的焚烧和开采的艰辛,又有怎么样的态度呢?
预设:“若等闲”——好像是平常的事情。
你可以想象石灰面对烈火所说的话吗?
你说的非常好。可是老师觉得还不够。它的语气真的这样平淡吗?——呐喊。表达出决心和勇气。
(5)所以在这声呐喊声中,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石灰?
预设:坚韧不拔。
(6)所以,这句话在朗读时要注意些什么?——若等闲应该是声音大、语速快。
(7)朗读第二句,再和第一句连起来一起朗读。(对比)
“粉骨碎身浑不怕”
回顾第二句分析路程:
在分析第二句的时候我们先抓住了关键词感受到困难之大;接着通过分析与想象,感受到了石灰无畏的精神,接着再将体会到的付之于朗读。接下来我们也通过这三步自己分析一下第三句。
粉骨碎身讲的是石灰煅烧后被粉碎的过程。“粉碎”
“浑不怕”中的“浑”是完全的意思,感受到了石灰的无畏。
它似乎在说:有什么困难,一起上吧!我一点也不怕!
朗读时要重读“浑不怕”三个字。
朗读感受,连着前三句一起感受。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句话什么意思?石灰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石灰的“清白”指的是什么呢?预设:我们教室的墙壁就是石灰刷出来的白色。
这句话和前面三句是什么关系?
预设:因果关系,因为我要将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所以我不怕前面的艰难险阻!(多么无畏勇敢的石灰啊!)
通过这首诗,我们认识了怎样的石灰?
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连接一下。
《石灰吟》[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