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意境,帮我们理解了诗意,品味了诗情。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有助于五年级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能力的训练,有助于体会诗人间依依惜别的情感。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潜心会文的过程,应给足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阅读品味,领悟内容,体验情感。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动情地读。补充部分送别诗,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的积累,感受古诗的悠远流长,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
1.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2. 细读文本,在赏景藏情、对话叙情、吟诗抒情感受写作特色。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包诗的特点,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 复习导入
1、播放歌曲《烟花三月》
谁牵谁的手,相别黄鹤楼? 李白 和孟浩然
诞生的千古名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吟诵诗句
2、谁能结合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文包诗”中,诗句和文章是相对应的。
出示诗文对照 幻灯片
女同学读文章,男同学读诗句。女同学要用你的声音把我们带到诗的境界里去,女同学压力比较大。 配合得非常棒。这些文字很好的帮助我们读懂特古诗,文是对诗的扩展与诠释,诗是对文的浓缩于提炼。(板书 文 → 诗)
3、我们知道了这首诗洋溢着浓浓的离别情,(板书 情)这情体现在李白的 “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的动作中(板书 动作),也体现在“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的景色的描写中(板书 景色)。
中间省略号部分的2、3自然段的送行 、 话别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份情的呢?今天我们接着细细探讨。(板书 送行 话别)
二、学习2 3节,感受惜别之情
1、轻轻打开书,默读课文第二 三自然段,哪些地方具体表现出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呢?将有关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深入体会,做上批注,等下细细交流。 生默读 做批注
2、哪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他们深情?请说
A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板书 动作)
故意撇开甚至不提伤感的离别,足见感情之深厚。
B、从李白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 话语)
结合学生的回答点击六个“您”、“兄长”“老师”“夫子”“令人敬仰”“誉满天下”等词。
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敬仰他什么? 人品,诗篇。
师: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杜甫,解释。
李白还写过《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看看注释,能读懂吗?
你就是李白,请你表达出对孟浩然的敬仰吧,
这杯中盛的仅仅是满满的酒吗?
C、 “王勃说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