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第八届教师专业成长优秀论文评比作者任教学科类:小学数学巧用情境导入提高课堂效率——探索有效导入的策略如皋市吴窑镇江中小学沙志慧联系电话 ********** 【摘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的策略有很多, 情境教学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情境导入是一种信息载体,或者说,情境可以被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是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质疑”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教给学生提出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小学数学问题有效导入的一般方法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关键词】:有效导入; 情境导入;基本策略;一般方法【正文】:《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有意义的学习一定要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的且有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的自然语言逐步抽象到形成的数学问题。”“情境导入”教学过程不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可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创设有效情景呢?在新课程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这是否是一个学生熟悉和理解的情境导入? 建构主义认为,同一知识在不同的情景中具有并不完全相同的意义。如数就有基数、序数等多种含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就多种多样。正是由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为学生理解知识丰富内涵提供了充分的材料背景!因此,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我们同时又得注意到,在创设情境时首先要考虑到:这是否是一个学生熟悉和理解的情境导入? 学习“位置”时,教材安排了在电影院找座位的情景图,显然,农村小学的儿童对这个情景就比较陌生。当教师对这个情景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后,大部分同学按照要求根据排号在图中找到了座位。这是否就意味着学生理解了情境的数学意义,认识了情境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呢?课后,我问一名学生: “是9排8 号离 9排7 号近, 还是 9排9 号离 9排7 号近? ”学生一口答出: “9排8 号近。”由此看来,学生并未理解序数运用到这个具体情境中所形成的新关系。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就有障碍。因此,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发展! (2 )、这个情境导入是否真正有效的引出数学问题? 导入是为了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这就要求导入必须具有启迪开导的作用,启迪开导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导入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寻求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使他们产生新奇感,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 提高教学效率。师:让我们来看一张图片。(多媒体出示如下图片) 师:有两个规格相同的梯子斜靠在墙面上,如果给你测角仪,你能判断哪个梯子更陡吗? 生:能。用测角仪测出它们与地面的夹角,夹角大的梯子更陡些。师:很好。如果不给你测角仪,你还能判断吗? 生:能,看呗! (部分学生大笑,显然他们意识到这类问题不能仅依靠直观看到的。) 师:直观看到的结论有时不一定可
沙志慧 专业成长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