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导论
伦理学是什么?
伦理学就是一种审查自身、审查他人、审查社会的价值论课程。它是一门关于道德的学问, 是研究社会道德现象的科学。
具体而言,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有:
伦理学研究道德的一般原理。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研究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 同时也研究伦理学的一些应用性的分支学科的相关规范和原则。
伦理学研究道德发展的规律。
伦理学研究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建设问题。如何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 主义社会道德建设体系,如何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如何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 合起来等重大问题都是伦理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第一讲伦理学的基本术语
一、道德
□ 道与德的含义
德,通得,即一个人的内心所得,引申为品德、品质。
道,路也,天道是自然事物事实如何之规律;人道是社会行为应该遵守 的规则、规范。道与德的关系:只有按照应该如何的规范行事,才能得到正直的品 德。道是德的前提,没有“人所共由”的规范、规则,就不可能有对规范、规则的 内心感悟;“德”是道的归宿,规范、规则只有通过有得于心才能被接受,并发挥规 范人的行为的作用,那些不能被接受的道是没有意义的。道德即得道。
道与德的区别:“道”是外在规范,未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 而“德”是内在规范,是已经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
二、 伦理
伦与理的含义
伦:辈也,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据于年龄大小、辈分尊卑的秩序或关 系o "天伦之乐"五伦”。
理:玉的纹理和条理,引申为规律、规则,即事实如何的必然性
伦与理的关系:伦理二字连用,最早见于战》: “乐者,通伦理者也。”这里的伦理已经表示着有关人际关系事实如何的规律及其应 该如何的规范,有道德理论的意思。
三、 道德与伦理
伦理与道德的区别
第一,作为日常用语
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就是说,是社会对个人提出的行为准则或要 求);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就是说,强调个人 对些准则的认同和践履,把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人德性)。
第二,作为价值本身
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适当、合适、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 好等);伦理是基础的价值,道德是完善自己的可能性,是超越的价值;伦理是手段性的, 道德通常被理解为目的性的;伦理中本质的东西是“共处”的“公平”与“适度”,道德中本质 的东西是"完善"自己的“自由
第三,作为规范
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特殊性;伦理具有双向性,可以相互要求,道德 就其本质来说只具有单向性,主要要求自己;伦理诉诸于人们的共同意识或共识,道德诉 诸于个人的体认或服膺;伦理是准则,道德是终极价值;伦理的约束依赖于人们基于共识 的公平与正义感,道德的约束依赖于个人的心性。
四、伦理学
一般认为,伦理学就是道德哲学,是以道德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学科。
道德的定义(代表性的观点):
道德是社会以善恶评价方式、依靠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人 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罗国杰)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 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唐凯麟)
道德的初步定义:所谓道德是指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是一种主观方面设定的、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行为规范。
只有涉及利害关系的、规范它应该或不应该如何的行为才是道德需要判断的, 那些应该符合一定习惯、风俗的行为并不都需要道德评价。
人的行为从价值上分析,有三类:
(amoral unmoral)-是其所是(即是如此)
正态行为一道德行为(moral)—利于他人或社会(应该如此)
负态行为一不(反)道德行为(immoral)-害于他人或社会(不应该如此)。
行为属性。行为属性是由行为发出者即行为主体、行为的承当者即行为 对象或行为客体和行为的利害性即行为的主体与行为客体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的。
道德的定义:道德是关于具有利害影响的行为之应该如何的规范伦理学 的研究对象:
作为道德哲学,主要有三个方面:伦理学自身即道德语言、推理、演绎 等;人的行为;人自身。
作为研究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1)什么是道德?或道德是什么?(2)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3)人应该要有什么样的道德?(4)如何使人有道德?前两 个问题是道德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三个问题是道德规范问题;第四个问题是道德践 履问题。因此,伦理学主要研究的就是道德理论、道德规范、道德践履三大问题。
o五、道德与法
法也是对具有利害影响的行为之应该如何的规范。
一般认为,道德与法的区别在于强制性一道德是人的内在的思想动机之 规
伦理学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