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第 2 页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揠苗助长》
二、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四篇不同风格的课文,其中《揠苗助长》这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它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读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义: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由拼读掌握生字词。
通过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第 3 页
通过有感情朗读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种田人的愚蠢,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难点: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软件
六、教学时数: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谈话激趣,引入课 题
1、教师以问激趣:小朋们,你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读27课的寓言故事。
2、简介什么是寓言。(课件出示)
3、板书课题。(揠苗助长)
1、谈谈自己读过那些故事。
2、了解寓言的含义。
3、认读课题。
第 4 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走进课文。
二、 初读课文,认读生 字
1、引导学生提出初读课文要求。
2、课件出示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
2、读准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强调自读自学,交流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三、
品读感悟,探究交 流
(一)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二)探究原因
1、以一幅绿油油的禾苗图激趣,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
2、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种田人对自己的禾苗不满意?(相机板书:巴望快长)用换词法理解“巴望”。
3、尽管天天去看,可看到的结果怎样?(课件示句子: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4、种田人此时的心情怎样?(着急)从哪个句子知道的?(课件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5、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他特别焦急?我们带着这样的焦急心情来读一读。
第 5 页
6、过渡:同学们,听了大家感情地朗读,看到大家彩的表演,老师也深深感受到那个人焦急的心情了,但禾苗是要一天一天慢慢地生长的,能一下子长高吗?(不能)读到这里,你最想知道什么?
(三)感悟经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 ”划出种田人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课件示: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2、师:那个人从中午忙到太阳下山。拔得——(生:筋疲力尽)
3、引导理解“筋疲力尽”
4、过渡:虽然种田人筋疲力尽了,但他看到禾苗长高了,就迫不及待地跑回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