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刑法总论第五讲 犯罪构成理论的展开.ppt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5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犯罪论体系的展开
一、犯罪构成理论的基本立场
犯罪构成的双重意义: 定罪思维模式与法律评价状态
犯罪构成作为一种定罪思维模式,是关于刑法规定的表征或者阻却行为的法益侵害与可责难性,决定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必须予以依次予以检验与裁量的各种客观构成要件、主观构成要件以及阻却违法与责任事由的阶层知识体系。
作为方法论的犯罪阶层体系
上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
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苏联著名的刑法学家特拉伊宁的一本书——《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
在刑法知识转型过程当中,中国刑法要去苏俄化
四要件学说
逻辑性为基础
实用性
——日本著名的刑法学家大塚仁
对犯罪论体系评价的两个标准
客体、客观方面
主体、主观方面
一有俱有、一无俱无的互相依赖的关系。四要件之间并没有一个逻辑上的顺序关系。
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体系实际上采用的是对犯罪分析的方法,它往往是以假定犯罪已经成立为前提,在犯罪已经成立的前提下对犯罪的内部要素作一个解释
构成要件该当性
违法性
有责性
这样一个定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把那些不具备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从犯罪当中排除出去的过程,由此而给无罪辩护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这样一种思维方法,是符合无罪推定原则的。
这种三阶层的犯罪构成体系已经为司法人员认定犯罪严格地确定了某种步骤,应该先去考察什么,后去考察什么,由此来规范定罪活动。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
争遗产杀人案
四要件:哥哥有要杀弟弟的故意,弟弟死亡的结果产生,因果关系(大多数情况客体和主体都是虚置的,主要考虑的就是故意、行为和因果关系)
三阶层:构成要件该当性-杀人行为,应该是指在这种行为当中包含着致使他人死亡的现实危险性,死亡结果能否归责于行为人(客观归责)
解决疑难案例的实用性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
决定一个国家刑法学的理论品格
三阶层体系逻辑上的位阶性
具有方法论意义

刑法总论第五讲 犯罪构成理论的展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窝窝爱蛋蛋
  • 文件大小1.52 MB
  • 时间2021-08-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