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培训效果分析
参照《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标准,对轮转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理论培训内容为:CPR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注意事项。技能培训内容为:CPR新程序、判断呼吸心跳停搏、按压位置、频率、深度、开放气道(包括评估)、手法、复苏有效指征等。培训后考核。模拟突遇一患者突发心搏呼吸骤停场景,护士现场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考核。采用营口巨成教学科研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JC-CPR4500A全自动模拟人。
结果
理论考核成绩均在75分以上。操作存在的问题较多,详见表1。培训前后的效果对比,说明了及时有效的培训对于提高见和意识的重要性。护士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哨兵”,及早的发现、判断并有效的复苏措施对于抢救成功至关重要。操作培训不到位必然会影响临床抢救工作,使得抢救时达不到心肺复苏的最佳效果[2]。培训强调真实性而不是泛泛的表演秀,才能在实战中得心应手。
缺陷原因分析
胸外按压:%,排在第一位。表现为:按压部位不准确;未垂直施压;手掌根离开胸壁,虽然很用力,但仍然不到按压效果;按压时胸骨下陷<5cm,频率<100次/分。清理开放气道(包括评估):%,排在第2位。主要表现为:清理口、鼻腔分泌物时头未偏向一侧;纱布一带而过,未达到清理作用;遗忘取下义齿;开放气道时未评估颈部是否有损伤、口部有无损伤等情况。2010指南中开放气道建议使用仰头提颏法,如医务人员怀疑有外伤,应采用推举下颌法[3]。口部损伤严重者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未评估而错误开放气道的方法可能会造成次伤害。人工呼吸:排在第3位。临床急救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视心肺复苏,但未同时行有效人工呼吸,患者心脏复跳后却最终脑死亡或成植物人[4]。主要存在问题:通气过大或不足;未确保人工吹气时胸部升起并持续1s;吹起同时眼睛余光未观察胸廓起伏。未评估现场安全或非有效评估:排在第4位。护士在急救过程中,只重视了操作本身而忽视了对救援现场是否危险的评估。安全的环境对于
急诊科护士培训效果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