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落户凸显户籍改革之难
北京市积分落户办法近日正式发布。至此国内四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均已提出或实施各自的积分落户指标体系。
在特大型城市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是户籍改革推进过程中现实性的选择。立足这一制度,各特大型城市相关部门,得以在相对稳妥、可控的情况下,为辖区非户籍人口提供一条公开透明的落户通道,逐步缓解附着在户籍上的公平性问题;同时非户籍人口个人与家庭,也可以在相对明确、稳定的预期引导下,合理安排自身与户籍相关的重要事宜。
当然如前所述,积分落户终究只是一系列严酷约束条件下的现实性选择,由其所凸显而非掩盖的事实是,当下户籍改革的最突出矛盾就是我国人口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依然大量集中在大城市与特大型城市,由此造成:
一方面,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人口总量与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城市病”的潜在可能性,使得相关城市人口管理必须依托一路高企的落户门槛,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但在另一方面,越是规模控制严格、落户标准高企的城市,户籍作为优势职业机会与资源屏蔽机制的作用就越强,需要优先满足的非户籍人口落户需求也越高涨。
在严酷的条件制约下,积分落户制度固然可部分缓解上述矛盾,但其阶段性、过渡性色彩依然十分浓厚。譬如说,在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这一大前提下,目前各大城市已经推出的积分落户标准虽略有差异,但总的倾向基本可归纳为重点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所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员落户问题,而这种本就存在大量主观判断的“迎优祛劣”策略,且不说其是否再次构成对所谓“低层次”非户籍人口的二次歧视,即使仅从政策意图能否实现这一实用性角度来看,其“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双重目标的实现也是非常困难的。
以户籍为基础的人口管理必须接受经济规律支配性的影响。
积分落户凸显户籍改革之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