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研发的设计流程管理一个软件项目研发的设计流程是怎样的呢? 以通常标准的设计方法为例( 不过笔者喜欢快速原型法)。第一个步骤是市场调研,技术和市场要结合才能体现最大价值。第二个步骤是需求分析, 这个阶段需要出三样东西, 用户视图, 数据词典和用户操作手册。用户视图是该软件用户( 包括终端用户和管理用户) 所能看到的页面样式,这里面包含了很多操作方面的流程和条件。数据词典是指明数据逻辑关系并加以整理的东东, 完成了数据词典, 数据库的设计就完成了一半多。用户操作手册是指明了操作流程的说明书。请注意, 用户操作流程和用户视图是由需求决定的, 因此应该在软件设计之前完成,完成这些,就为程序研发提供了约束和准绳,很遗憾太多公司都不是这样做的,因果颠倒,顺序不分, 开发工作和实际需求往往因此产生隔阂脱节的现象。需求分析, 除了以上工作, 笔者以为作为项目设计者应当完整的做出项目的性能需求说明书,因为往往性能需求只有懂技术的人才可能理解,这就需要技术专家和需求方( 客户或公司市场部门) 能够有真正的沟通和了解。第三个步骤是概要设计,将系统功能模块初步划分,并给出合理的研发流程和资源要求。作为快速原型设计方法,完成概要设计就可以进入编码阶段了,通常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涉及的研发任务属于新领域,技术主管人员一上来无法给出明确的详细设计说明书,但是并不是说详细设计说明书不重要,事实上快速原型法在完成原型代码后,根据评测结果和经验教训的总结,还要重新进行详细设计的步骤。第四个步骤是详细设计,这是考验技术专家设计思维的重要关卡,详细设计说明书应当把具体的模块以最’干净’的方式( 黑箱结构) 提供给编码者, 使得系统整体模块化达到最大; 一份好的详细设计说明书, 可以使编码的复杂性减低到最低,实际上,严格的讲详细设计说明书应当把每个函数的每个参数的定义都精精细细的提供出来,从需求分析到概要设计到完成详细设计说明书,一个软件项目就应当说完成了一半了。换言之, 一个大型软件系统在完成了一半的时候,其实还没有开始一行代码工作。那些把作软件的程序员简单理解为写代码的,就从根子上犯了错误了。第五个步骤是编码,在规范化的研发流程中,编码工作在整个项目流程里最多不会超过 1/2 ,通常在 1/3 的时间,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设计过程完成的好,编码效率就会极大提高,编码时不同模块之间的进度协调和协作是最需要小心的,也许一个小模块的问题就可能影响了整体进度,让很多程序员因此被迫停下工作等待,这种问题在很多研发过程中都出现过。编码时的相互沟通和应急的解决手段都是相当重要的,对于程序员而言, bug 永远存在,你必须永远面对这个问题,大名鼎鼎的微软,可曾有连续三个月不发补丁的时候吗? 从来没有! 第六个步骤是测试测试有很多种: 按照测试执行方,可以分为内部测试和外部测试按照测试范围,可以分为模块测试和整体联调按照测试条件,可以分为正常操作情况测试和异常情况测试按照测试的输入
软件项目研发的设计流程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