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ppt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
“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
——邓小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重点提示
原因
问题的演变
“新”的表现
主要措施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城乡二元结构
(一)原因
1、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城乡差距在继续扩大,凸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紧迫:
(1)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
(2)城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城乡财政支出等反差巨大。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原因
3、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经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支持的财政能力;
4、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中扩大内需方针的实现
5、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特殊国情:
第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始终处于“献血”的角色。
第二,中国城镇化任务艰巨。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问题的历史演变
1、一贯传统
1957年10月26日,党中央发布《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是第一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以后搞人民公社化、普及大寨县,也是想要建设新农村;80年代初提“小康社会”,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向往和希望。近年党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多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重提的过程
(1)2002年,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2003年初,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3)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
(4)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趋向”论断为做好“三农”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我国在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5)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8-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