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6].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马当中心完小 张靖娅
一、教学目标:
会写10个生字,掌握生字书写。
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古诗内容,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民族节日的喜爱之情。
3、激发对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哪些呢?(春节、清明、端午、重阳……)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于重阳节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认识诗人。
3、读题,释题:
题目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第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题目中是指谁在回忆谁?
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
4、再读课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回忆起了家乡的亲人。他的心情可能是怎样?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及时反馈学生读错的字音。
2、教师点名学生朗读,学生齐读古诗。
3、学生划分节奏,请学生用自己的节奏朗读古诗,注意停顿。
4、教师出示自己的节奏,请学生朗读不同的节奏,比较哪种节奏好。教师播放古诗朗读录音。
5、全班一起有节奏的朗读全诗。
(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王维14岁就离开家乡,到长安去谋取功名,写此诗诗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诗人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2、学习1、2句诗
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诗中哪两句话最能表达诗人此刻的心情?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没错,诗中的这个“独”字就是“独自”的意思。(板书:独,并组词)你是从哪几个字中读到王维的孤独的?谁能告诉老师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2)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它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透过它,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他那孤独的身影。出示句式,生想象说话:
当诗人看到街上一家人成群结队出去闲逛的时候,而他却 ;
当诗人看到街上亲朋好友愉快地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 。
小结:我们现在社会科技发展,思念亲人的时候有很多方式可供我们选择,而在古代,每逢节日的时候,身在异地的诗人就会更加的思念家乡的亲人,此刻他的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正是“每逢佳节倍思亲”,那谁来试着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呢?(课件出示,板书:倍、思)教师播放古诗录音,比较哪个学生能读出这句诗的感情。全体学生带着感情再来朗读一遍这句诗.
学习3、4句诗
过渡:是呀,每逢佳节倍思亲,当重阳节来临的时候,王维一个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此时此刻他会想起什么?让我们随着诗人去遥远的他乡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根据注释,理解诗句。有哪位同学能根据老师给你的注释,把这两句诗翻译一下呢?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天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遗憾的是缺少了一个人。(解释词语:茱萸)
“遍插茱萸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4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