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问题研究
(function() {
var s = "_" + ().toString(36).slice(2);
('');
( = || []).push({
id: "u3686515",
container: s
});
})();
摘要: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是中央针对我国企事业单位存在的“同工不同酬”现象作出的重要决定,是维护农民工群体权益、反对身份歧视的关键一招。农民工之所以“同工不同酬”,城乡二元制度结构下的身份管理制度和用工“双轨制”、劳资关系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双扭曲”、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都是重要原因。只有通过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步伐,消除用工双轨制和身份差别,构建科学的岗位、薪酬和绩效体系,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三方结合的同工同酬运行机制,健全法制和加强农民工组织建设等多措施并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从而真正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共享社会公平正义和改革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农民工;同工同酬;身份管理;岗位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10-0083-0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标志着中央对我国企事业单位近年来存在的严重“同工不同酬”现象和问题作出具体部署,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的改革目标,有助于解决对农民工的待遇歧视、切实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享改革成果。研究同工同酬的依据和内涵,分析我国农民工同工不同酬的具体表现和深层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的相关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同工同酬的依据和内涵
同工同酬理论最早起源于国际上反对歧视的需要,最初主要为了解决种族歧视和男女歧视。国际劳工组织1951年通过的《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规定了男女工人同工同酬的基本原则,要求各会员国应以适当手段,保证将男女同工同酬实施于所有之劳工。①1958年的《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各会员国在就业和培训方面消除基于种族、性别、肤色、宗教、政治信念、民族血统等原因的各种歧视。美报酬法》,要求在同
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问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