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象 教案教学设计
第 2 页
黄河象 教案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能给课文分段,写出第二段各层的提纲
2、朗读课文,并能按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3、了解科学家们假象的黄河象骨颌化石的来历及假想,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知道这“黄河象”名字的来历吗?课文介绍的这具大象的化石,是1973年在甘肃省合水县马莲河畔发掘出来的。在自然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一具高大的黄河象化石了吗?你想知道它是怎样挖掘出土的吗?你想了解科学家对它进行的考古分析及山此假想出来的一段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
1、课文讲了黄河象什么事?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科学家相依据化石形成的科学知识假想了它的来历。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
第 3 页
2、给课文分段
【一】(l)样子
【二】(2一9)假想办法
【三】(10)发现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为什么说这具黄河象骨架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2、讨论 因为它高大 高四米.长八米 除了………外,全部由 它完整 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也………完整地保存 所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很少见
五、学习第三段 小声读,画山描写骨架的词语 斜插泥土,脚踩砾石,原地未动 根据什么,推想出这只黄河象死后未被移动? 骨架完整
填空: 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 )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相互关联的情况可以(
)出它死后就在原地没有被移动过,所以能保存得这样完整。
2。读这一段 这头大象当时干什么去了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结局?科学家的假想,回答了我们的问题。
六、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科学家假想了几方面的情况呢?
三个方面:
l)时间,气候
第 4 页
2)来到河边陷进去
3)变化石
2、这一段可分哪几层(三层)
3、默读第一层,画出假想的时间,地理环境,气候,说说为什么这样假想 炙热—一喝水 弯弯小河—一有水喝 这一层写了什么?
4、指名读第二层,这一层写了什么情景 疲劳和干渴——喝水——掉河里的原因
用鼻吸水水浅够不着脚踩在石头上有淤泥左脚踩淤泥身重全身栽进河里科学家为什么这样假想。 从发现的化石来看 斜斜地插——身子一侧
脚踩砾石——河边踩砾石上 原地未动——陷进淤泥 这一层写了什么,假想黄河象来到河边喝水,陷进淤泥里的景象
5、指名读第9小节,这层写了什么? 假想陷进淤泥里的黄河象变成化石的过程
七、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假想了什么? 2019万年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黄河象呢?
八、小结 黄河象变化石的条
黄河象 教案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