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分析十九世纪交响乐与交响诗.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分析十九世纪交响乐与交响诗
在十九世纪时期,管弦乐曲里出现了两种音乐形式,交响乐以及交响诗。他们都是由和声或者合唱组成的乐器演奏音乐。以写交响乐着称的作曲家有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布鲁克纳和马勒。柴可夫斯基,圣桑,西贝柳斯,弗朗克和德沃夏克则擅长于这两种音乐形式的创作。作曲家们一方面
保留了贝多芬的典型形式,又赋予文学内容,这样就出现了交响诗。法国浪漫派作曲家柏辽兹改变了交响乐形式,他的《幻想交响曲》是第一部标题交响乐。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首创并命名交响诗这个体裁。而到后来理查·斯特劳斯把标题音乐和交响诗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到底交响乐和交响诗的关联和区别有哪些呢?
下面从交响乐和交响诗的体裁,内容,演变历程,历史意义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对比。交响乐一般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二乐章是行板或慢板,以抒情为主,多以歌唱性音乐见长。第三乐章是三拍子的舞曲风格,被称为诙谐曲式。第四乐章终曲一般是快板,采用回旋曲式或者回旋奏鸣曲式。另一方面,什么是交响诗呢?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节奏和性格对比强烈;标题音乐的主题通过发展,重复,变奏得到升华。它是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然而交响乐的精华不是建立在某一标题之上。它是通过把多个乐章结合起来表现一个综合的音乐理念。并且这个理念通常不是一个故事。交响诗的结构较自由,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所以创造出的风格可以完全不受音乐主宰,只需要通过音乐的灵感启发听众去感受音乐中的真实意义。

交响诗的内容可以是一幅画,一尊雕塑,一部戏剧,一首诗歌,一幕场景,个人性感或者传说故事,然而当这个主题被转化为音乐的时候,它可以不显示出跟原始体的关联。就拿标题来说,不一定就是出自原作者想定义的主题或者想表达的意思。他们会用文学标题来命名自己的作品。比如李斯特的《匈奴之战》(Battle of The Huns)是他的第十一首交响诗,以充实的音乐内涵,勾画出如画般的景象。李斯特交响诗《马捷帕》(Mazeppa)以雨果的长诗《马捷帕》为标题,此首钢琴曲原作完成于1826年,比雨果的《马捷帕》早完成两三年,应该说彼此并无特别大的联系。1847年出版时,为迎合拜伦和雨果的马捷帕故事,配以标题,并作上变更。
交响乐和交响诗的演变历程非常的重要。在十八世纪后期,声乐是主要的音乐形式。贝多芬将交响乐带到一个新的领域。他转化这一重要的音乐传承物并且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后来这些作品成为浪漫派时期作曲家们争相模仿的典范。贝多芬的九部交响乐作品为世世代代的音乐家们设立了一个标准。比如他的第三交响乐《英雄》(the Eroica)被公认为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它不是一部纯粹音乐:它有一个主题,为纪念一个英雄而作,音乐中表现出一个英雄的伟大理想。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出交响诗和交响乐是彼此相关联的,但是它们还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裁。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在终曲里加入了独唱和合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创新。在他的晚

分析十九世纪交响乐与交响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6403****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