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准备:远程教育资源下载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相机板题)
2、 观察揭题:教师分别用电脑出示准备的两幅画(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启发: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幅画的来历。(板题)
一、初读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识字。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 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以读文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二、朗读
1、组内读文,互相评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
结果:得了一等奖。 (好事)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研读
1、用电脑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
3、读书汇报。
教师可以结合玲玲和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
如:(1)抓住玲玲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完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8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