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3背影教学设计 9.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3背影教学设计 9.doc《背影》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 体会本文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描写和传神的动作描写的作用。
3、 感悟文中所表现的父子深情,珍惜亲情,感恩父母。
二、 教学重点
1、 体会父亲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的深情,感悟文中所表现的父子深情。
2、 反复品读课文中描写父亲外貌及攀爬月台动作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三、 教学难点
1、 体会本文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描写和传神的动作描写的作用。
2、 感悟文中所表现的父子深情。
四、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PPT出示图画)同学们,请看这张照片。这一幕是在美国纽约皇后区的马 路上被网友拍到的,在网上疯传,短短13个小时感动全球超过250万人。从照 片中可见当时正下着滂沱大雨,一对父子走在人行道上,父亲穿着衬衫,手提公 文包,尽管全身湿透,但右手中的伞仍坚定地举在孩子头上,呵护着他不受风吹 雨打。这把伞为孩子撑起了一片晴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有一位父亲,他 步履蹒跚,留下了一个难忘的背影,背影诠释着父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 这位父亲,感受这份父爱,欣赏这篇至情散文,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作者)
朱自清,是我们熟悉的作家,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
(二) 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描写的是父亲的背影。(板书大大的“父”字)作者写这篇文章是 1925年,距《背影》发生的那一年已过去了 8年,为什么时隔8年他还能铭记 父亲的背影?为什么还要写背影呢?朱自清是这样说的(PPT展示一段话)。
老师不仅想问;究竟是哪一回?哪一回的背影让朱自清铭刻于心呢?请大家 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来。(6段)
为什么这样的一幅买橘子的背影让朱自清这么难忘呢?(父爱,感动。)
(三) 读父亲
1、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这个事,有哪些细节你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呢? (生答)
(如学生未提就不讲)外貌衣着描写:“黑”“深青”穿着朴素,与紫毛大衣对比, 突出父爱无私(不错,这位同学关注了外貌衣着,有没有找出更细微的地方体现 了他的艰难。)
精讲动词(PPT打出这一段,让学生不看书,填填这些动词)
探:小心翼翼,表现父亲的艰难。(“弯”“俯”身体向前向下,没有小心的 味道。)
攀:月台高,只能用两手按住,用力支撑起身体,需要力量,对于年迈的父 亲而言,这是多么艰难,儿子看到这一幕又是多么揪心。(“抓”无物可抓;“撑” 父亲要比月台高,而父亲矮)
缩: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力量全在手上,如果这时手支撑不住,就 会有掉下去的危险,此时儿子的心情该是多么紧张啊!(“爬”要有东西让手、腿 搂抱,像爬树一样,这里有吗?没有)
倾:用得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向左微倾, 就是为了方便右腿上去,所以,显出十分努力的样子。
所以,你看,这一系列的动词把一个年迈的父亲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是心甘 情愿的这个形象留在了我们心中。这段动作描写如实地记叙了父亲爬月台的过 程,没有任何修饰及修辞,看似平淡却饱含情感,这也是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2、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诵这一节文字。(生配乐朗诵)
读得好吗?(好)非常精彩,此处应该有掌声。那么这位同学读得好,好在 什么地方呢?(指导朗读:停顿到位,有些词

13背影教学设计 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