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词中的登楼形象简析.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词中的登楼形象简析
卞之琳的具有朦胧美的著名短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好像是说楼上的人有闲情逸致在那里看风景。那么古诗词中又有谁在楼上眺望呢?让我们一起登上高楼,看看那些登楼远望的人是谁。
一、是送别亲友的依依惜别的文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李白站在黄鹤楼之上,在烟花三月的美景之中,极目远望,一直看到朋友孤单的帆船消失在碧空尽头,水天相接之际。对朋友的挂念、惜别之情笼罩了整座黄鹤楼,随着无穷无尽的江水,扯动着离人的神经。唐人送别多于楼台,离别情绪经常为吟咏内容,然亦各有特色,彪炳千秋。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托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以示清亮纯洁、操守不移,展现出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并以此告慰洛阳亲友,别具一格的抒写心志亦使芙蓉楼大增其色。赵暇《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全篇语言自然浅显,意境却空灵神远,读来意蕴含蓄,联想无穷。
《登楼寄王卿》韦应物“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读这首小诗,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诗人韦应物的形象,见到他正在拾级登楼,对景吟唱。从前当他和王卿相聚时,经常一起游览:他们曾携手登楼(“踏阁”),纵目远眺;并肩上山(“攀林”),寻幽探胜。而如今呢,王卿已经远去楚地,只有诗人自己还滞留在海边的州郡。这会儿,当诗人孤独地登楼送目时,一种强烈的怀念故人之情不觉油然而生
二、是心怀苍生的有志之士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杜甫在万方多难之时登上高楼,虽是锦色繁花扑入眼帘,却仍因忧国忧民而黯然伤神。在高楼上望到的锦绣河山正是作者心急如焚焦虑的对象。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李益《上汝州郡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李商隐《夕阳楼》:“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虽然因人因时而内涵有所不同,但皆忧天下之忧,故千古传唱。
三、是怀才不遇的英雄
杜甫登上岳阳楼,面对浩大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洞庭湖,忧从中来,“凭轩涕泗流”。

辛弃疾登上建康赏心亭,在高楼之上“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楼外的玉簪螺髻只能献愁供恨,自己满腔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无人理解,恢复中原的抱负只能在楼上呐喊。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则以苍劲悲凉的笔调,将生不逢时、孤单寂寞、壮志难酬、空怀无限的悲怆与茫茫空间、悠悠时间以及辽阔荒漠的北方原野相融,使人仿佛看到台上兀立着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之诗人在满目凄凉地对景咏叹。

古诗词中的登楼形象简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酷酷誉为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