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词作文教学论文.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词作文教学论文
一、研读诗词,学习修辞
诵读古诗词,不仅可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增加文化积淀,提升语文素养,而且对于学生改进作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有很大的作用。仔细研读古诗词,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随处可见,而且运用得更为恰当。: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用“珍珠”比喻露珠,不仅形象地道出其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而下,真让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夸张的手法道出了庐山瀑布向下倾泻的磅礴气势,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色。: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除上述修辞外,还有反复、排比、互文、借代等,真可谓博大精深。只要我们潜心研读,一定会受益无穷。

二、引经据典,增强魅力
要想提升作文语言的魅力,一靠生动形象,二靠文化特色。如果语言既有形式上的生动形象,又有内容上的文化内涵,就能一下使文章变得厚重起来。因此,在作文中正确、巧妙地运用一些经典的东西,会使文章更具魅力。如在痛苦中执著,我们可以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迷惘中追求,我们可以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豁然开朗,喜获丰收时,我们可以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如写到春播可引用诗句“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写到萤火虫可引用诗句“轻罗小扇扑流萤”;写到荷花可引用诗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到秋天的枫叶时可引用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如果觉得经典古诗词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改动,表达效果更佳:市场上看到两位妇女较劲,一学生这样表达“黑云翻墨未遮山,‘唾沫’满天落脸盘”;弟弟年龄小,却是万分“奸诈”,一学生慨叹“老妈呀老妈,您老人家真是‘不识老弟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一家中’”;考试前夕,一学生这样改动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考试快到了,复习不慌张!”……
三、展开想象,填补空白
诗词语言往往高度浓缩、概括,情节跨度较大,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就使得诗词中存在许多“空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把空白的情节补充出来,将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就是很好的练笔。《江畔独步寻花》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去黄四娘家的路上被似锦繁花深深感染后写下的诗。我们在

古诗词作文教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