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四中语文导学案
年 级
七(下)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谢斌
审 核
课 题
《逢入京使》(岑参)
计划课时
1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正确流利的诵读,读出节奏, 能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内容和步骤
学法指导、修改补充和课后反思
一、 导入:
二、 作家作品导知:(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
三、作品欣赏:
“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仍不失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2.“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
景泰四中语文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