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儒林外史》读书笔记
2018-05-20范文一最近我在看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说 ——《儒林外
史》,这是一位清朝时名叫吴敬梓的写的一本讽刺当时官场的小说。
我过去看得多的是国外名著,对中国的古典名著我总觉得难于看
懂,所以兴趣乏乏。
拿起这本书是因为妈妈给我讲的里面的一个故事,吝啬鬼严监生
两根灯芯的故事,这可比写欧洲著名的吝啬鬼葛朗台还要精辟,于是
我就来了兴趣,看起这本书来,虽说里面的语言还是有一些搞不太清
楚,但是我也从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找到了乐趣。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
说。
它把锋芒射向社会,客观地、写实地写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市
井细民。
由于吴敬梓具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所以才
能把那个时代写深写透。
他把民间口语加以提炼,以朴素、幽默、本色的语言,写科举的
腐朽黑暗,腐儒以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无不
恰到好处,谑而不苛。
在艺术结构上,它没有贯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阶段地展开,鲁
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
心,使人刮目矣。
”这部小说最让我不能释手的是作者对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画,妈
妈曾用绘画和我分析中国人和欧洲人的不同,如同中国的水墨山水和
西洋人体油画一样,中国人讲究的是意境、神韵,非常含蓄 ;而欧洲人
追求的是人体结构、色彩的丰富与层次,很直白。
中国人的小说中对人物的描绘也是如此。
《儒林外史》我已看完大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人。
第一位是小说开篇描写了浙江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
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
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
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最后他逃往山中过起了隐姓埋名的
生活。
第二位是一个考到五十多岁才中举的秀才范进,范进中举后的疯
癫模样以及他岳父及乡邻在他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是大
家所熟悉的,我这里要说的是范进中举后去拜访一位知县,范进所表
现出来的伪善:范进方才说道, ‘先母见背,遵制丁忧。
’汤知县大惊,忙叫换去了吉服。
拱进后堂,摆上酒来。
⋯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
静斋笑道, ‘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
’知县忙叫换去。
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
静斋道, ‘这个箸也不用。
’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 ‘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
’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圆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 ⋯ 作”者对范进和知县,一个描写其动作,一个描写其心理,将
范进虚伪的人格嘲讽得淋漓尽致。
范进与王冕对比,一个淡泊名利,早已看透了当官的险恶 ;一个为
了能出人头地,考到五十多岁才中举。
彰显了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王冕人性的美好。
第三位就是我当初听妈妈讲的严监生,他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早已深深刻入我的心中。
整篇讲严监生的文章中,虽然一个关于吝啬”的词都没写,但是
文章中却处处隐藏着严监生的吝啬。
他病得饮食不进,卧床不起,奄奄一
中学生《儒林外史》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