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式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关键词: 腹式小切口; 筋膜内; 子宫切除术
目前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切除术,仍以经腹手术为主,常用的经典式全子宫切除术存在切口大,损伤大,盆底结构变化大,阴道缩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等缺点,2003年我院开展腹式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2003年1月至12月我院行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50例,年龄38~55岁,平均年龄45岁。50例实施传统的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病种、子宫大小无显著差异,术前常规作宫颈刮片,异常出血者诊刮除外恶性病变可能。
方法:术前准备及麻醉同传统子宫切除术,研究组采用下腹耻骨联合上缘约3cm横纹处横切口约5~6cm(特别肥胖或宫体大于三个孕月,可视情况适当延长切口),切开皮肤与筋膜层,按新式剖宫产术的手术方式进腹,皮下脂肪及腹膜采取撕拉法,以纱布排垫肠管,用长弯血管钳轻轻提拉一侧子宫角,处理圆韧带及卵巢固有韧带(骨盆漏斗韧带),剪开该侧阔韧带前后叶及反折腹膜,向下略推膀胱,缝扎处理子宫动静脉血管上行支,同法处理对侧后将子宫提出腹腔外,对于瘤体过大提出困难者,可先挖出肌瘤再提出子宫,在宫颈内口水平环型切开宫颈筋膜约3mm,钝性锐性结合分离宫颈筋膜达宫颈阴道部,子宫呈脱袖式分离,子宫主韧带及骶韧带随之下移,沿阴道穹窿环行切除子宫。用1号可吸收肠线分两层缝合阴道及宫颈残端,第一层线连续扣边缝合,第二层间断加固缝合,不缝合后腹膜及膀胱反折腹膜,逐层关腹,皮下组织及皮肤间断缝合2针。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研究组由于手术切口缩小,手术步骤简化,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切口小,肠管刺激少,因而肛门排气早,住院时间短,术后病发率都有明显减少,见表1。表1 两组结果比较(略)注:P<
随诊:术后分别予42d、3个月、半年、一年随访各随访一次,研究组只有1例发生切口异常,无阴道壁松弛或脱垂,性生活满意率达95%,对照组有2例发生切口异常,阴道壁松弛1例,脱垂1例,性生活满意率仅为51%
3 讨论
腹式小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是在次子宫切除术的基础上,同时切除了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鳞柱状上皮交接处,达到了全子宫切除的效果;而且,小切口减少了组织损伤及出血量,不缝合膀胱反折腹膜与后腹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术后疼痛。因而,此手术既有次全子宫切除术及小切口的优点,又降低了宫颈残端癌的发生,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根据本组研究它与传统子宫切除术比较具体有以下优点:①手术时间短:由于手术步骤减少,切口小,不缝合膀胱反折腹膜与后腹膜,(动物实验表明,即使大快腹膜缺损,在腹膜切口边缘的上皮细胞以及间皮细胞通过爬行和化生作用,特别是间皮细胞,很快能使损伤的腹膜生发上皮化生而愈合,5~6d后腹膜即可再生,自然关闭腹腔,不会发生腹腔粘连[1])缩短了手术时间。②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小,位置低,对肠管刺激少,有利于术后肠功能恢复。筋膜内子宫切除下推膀胱少,不易
腹式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