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逢入京使[32].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逢入京使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受韵律。
2、 进入意境,体会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语:“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们只要我们多读书,多读书,那么我们即使身上穿着粗布衣裳,气质也会光彩照人。今天咱就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去读诗,去品诗。大家说说我们学古诗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发言)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下面咱们就从这几方面去学习《逢入京使》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朗读诗歌,感受韵律。
2、 进入意境,体会情感。
三、知诗人、解诗题
1、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岑参(cén shēn)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于同代的高适齐名并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父亲两任州刺史,但却早死,家道衰落。他 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744年(天宝三载)也就是三十岁时中进士,授兵曹参军。749年(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751年回长安。754年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757年(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
2、解题:逢,遇上、碰上
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四、读诗文,明诗意
1、读诗文
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
(提示:注意节奏、感情,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
2、学生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
4、明诗意:(将诗的注释认真读一读,理解诗意不懂得要提问)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疑
五、入诗境、悟诗情
1、你认为文中哪个字(词、句)写得颇精彩,批注自己的独特见解
2、用“我欣赏———————,因为————————”格式说一说
3、学生再次朗读古诗
4、总结:此诗首联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故园东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后, 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的主题一上来便得到有力的揭 示。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路漫漫”三字不仅指出这种事实,而且很 容易勾起“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一类的感触 来。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 思,全句说: 揩眼泪巳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

逢入京使[3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6403****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