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
第1页/共61页
第十三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
第一节 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
第三节 对弗洛伊德的评价
思考题
第2页/共61页
第一节 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哲学思想背景
二、精神分析的社会背景
三、精神分析的心理学背景
四、精神分析的医学背景
第3页/共61页
一、哲学思想背景:近代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传统
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主线是用理性反对非理性和迷信,通过经验主义哲学和理性主义哲学对宗教哲学的胜利,其结果是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观念深入人心。其命题为“知识就是力量”。
然而,人类行为还受个人体验和观点的影响,了解行为的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知识,对于个人有时是没有用的。存在着对个人而言的真理,即意义和价值。
第4页/共61页
卢梭的对冲动的肯定
人生而自由,有表达自己愿望的权利,一个人真正的感情与爱好就是其行为的最佳指引。人类最初的冲动总是正确的。
人生来就是善的,如果置于未受污染的环境中,我们就能找到一个行为受其情感控制的人,但他却不自私。
第5页/共61页
哥德
《浮士德》中分析了人的冲突境遇:欲望与自由。浮士德充满绝望,正要自杀,撒旦与他做了一笔交易。让他能满足所有欲望,但死后灵魂归撒旦所有。最后,浮士德要求时间停止,认识到实现潜能和自由才是最为珍贵的。
神经症病人就是为权力和荣誉而牺牲自由的人。他们内心充满了冲突,而弗洛伊德是研究冲突的人之一。
第6页/共61页
叔本华
叔本华认为人更多由非理性的欲望所决定,在不同需要满足之间摆动,需要受挫折导致痛苦,需要满足后不久又产生新需要。结论,人注定要痛苦,而且智慧越多,痛苦越多。
可通过进入音乐艺术而摆脱这种非理性的力量,即升华。也可通过禁欲来摆脱这种非理性的欲望,即进入蝉或压抑。
无意识概念,欲望是潜意识的,我们无法知道其内部过程。存在着把不合意思想压抑和认识这一过程时的抵抗。
第7页/共61页
尼采的影响
提出了两个过程的冲突:一是理性,阿波罗精神,代表秩序、可预见性和理性。另一个狄奥尼索斯精神,洒神精神,激情、欲望和狂热。后者是原始冲动,前者是理性。两者互相制约,在文学创造作中达到统一。
上帝死亡:进化论和天体学证明没有上帝,人们陷入了无意义感和缺少道德感。情感与信仰上变得无助。失去了传统意义的价值观的指导。
第8页/共61页
尼采
权力意志:人们只能相信自己,依靠内心的感觉。跟随自己的意志,做一个自我作主的超人。过着有冒险的、常新的、挑战性的、热烈的、有创造性生活。
只勇敢地相信你自己,相信你自己和内心,不相信自己的人就是一个经常撒谎的人。
第9页/共61页
二、社会背景
精神分析大致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含义:
一是一套治疗精神疾病的技术和特殊方法,这是最原始,最基本的精神分析。也是精神分析的资料来源,科学性的来源。
二是关于潜意识的心理学模式,这是精神分析的核心内容,由一些自圆其说的假设构成。
三是一种人生观、人生哲学,属于反理性主义传统,可解释多种社会现象。
精神分析的观念就存在于文化里,等待着弗洛伊德来发现。
第10页/共61页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